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疫情時代的商業生機 民生經濟的變與不變

慈善新聞網/ 2021.01.20 00:04

  人世間沒有恆定,只有無常,在變局下唯有應變、改變才能找到轉機!

  「其實新冠肺炎是百年難得的疫情。」商業發展研究院發展策略研究所副所長朱浩,擅長發展與創新、政策分析,在演講一開場就這麼說。因為對長年不變的人類社會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機會,未來疫情可能變為常態,要怎麼轉變觀念呢?朱浩老師舉出幾個例子:

  比如過去大家都會在附近商店或大賣場買生活雜貨,但現在因為疫情,線上購物取代了實體店面!「原來的社交活動都是約朋友出來見面,但現在慢慢要習慣用手機視訊。」

  朱浩老師還發現有些驚人的數字:比如疫情期間調查,有 74%的人在家上班,近六成消費者開始運用 APP 用影像跟朋友聊天,之前好多老人家不太會用通訊軟體,但現在都熟練得不得了...

  另外有 44%的年輕朋友喜歡網購,不再看到大包小包從大賣場回來的景象,還有 35%的人在家看影片的消費支出增加。消費者算得精,還有人會到實體店面訪價,立刻回頭在智慧型手機上一鍵訂購!消費途徑改變,消費方式改變,連購買類型都變得不一樣了。

  有 69%的民眾開始注意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他們一反過去開始重視 VP 值(價值的概念),而非過去在意的 CP 值,「疫情關係,大家發現人生苦短,同樣付一塊錢,價值為何?比方口罩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都會找台灣製造,因為品質好。」

  目前製造業的產業鏈還沒恢復,很多東西不一定從國外進得來,於是大家開始在國內選擇較好的產品,對國產業者來說,有很多發展空間。朱老師也分析,現在消費者很重視網路上的評價,要看的不再是廣告文,而是進一步點擊看開箱文,再來,就是 AI 和 3C 產品快速進入消費領域,大家都在建構更智慧的家。

  相對來說,影響最大的是大型遊樂場、百貨公司、餐飲業者,反而中小型業者能維持生存甚至有成長空間,比方家附近的早餐店,大家每天都要吃早餐,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朱浩說,唯有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重視常客資料分析,才能贏得轉變的機會。人,既然無法預期大環境的變化,就要把握機緣、扭轉逆勢,強化面對未來的實力。

看更多→【人文講堂】疫情時代下 民生經濟的變與不變

【本文為「大愛行」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