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做一個在別人快掉下懸崖時 拉他一把的人

慈善新聞網/ 2021.01.20 00:04

廖素絨老師(右)讓王佳芯同學(左)了解,對護理工作有熱忱的話,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我原本是個鬱鬱寡歡的女孩,嚴格來說,過去的我被醫生診斷出許多身心靈疾病,每天的日子看似走著,卻困在原地,直到我進了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才發現這一切的兜兜轉轉,都是為了讓我找到自己是誰和該達成的使命。

自由的誘惑與自律的平衡

  國中畢業,誤打誤撞就讀護理,而且是公費生的資格,我欣喜若狂的告訴家人:「爸!媽!我考上北部某某的護專了!」但其實我也不懂為何選擇護理,只不過是能跟朋友炫耀,同樣15 歲都在讀書的年紀,我卻可以獨自前往北部求學。說起來可悲,這只不過是面子上的事情,讓父母跟親戚誇耀女兒在臺北讀書而已。

  家住花蓮,卻開始北漂去北部念護理。沒選擇花蓮的原因是因為刻板印象,感覺北部的一切什麼都好,教育完善、師資優良、還有繁華的都市,但當時我不知道慈濟的教育非常完善,我抱著滿心期待的拖著行囊,搭了五六個小時的車程來到宿舍,將行囊打開在一個初次入住的地方,布置著屬於我的地盤,期望在新的學校能交到很多朋友,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

  起初一切都好新奇,上課不用沒收手機,上學也不用穿制服,學分怎麼混都會過,後來有些人逐漸被這樣「自由」的制度矇了雙眼,迷失自我,包括我自己。我開始白天待在宿舍睡覺,夜裡從宿舍跑出去校外浪蕩,每天的生活渾渾噩噩,直到遍體鱗傷我才知道這一切都非常不自律。但在受夠國中嚴格控管行蹤,以及上課狀況的日子裡,突然來到一個新學校是如此自由,誰能抵擋這種誘惑?

  我這才想起來當初不去慈濟的理由之一是要穿制服,後來想想真後悔當初有這種想法。其實還是青少年時期的我們是要有一定的限制和師長的領導,才不會讓我們在求學階段走偏了。

導師趙淑美老師(右)祝福王佳芯在護理的道路上愈來愈順遂。

生病而退學

  我讀了一個學期就自己辦退學了,這一切還得從國一開始說起,我不知為何的對任何事物提不起勁,一進房間待在獨自一人的空間就開始落淚,也沒有因哭泣而發出的呻吟,淚珠就靜靜的沒有緣由的奪眶而出。

  之後我開始變得暴躁,且做事極端還有嚴重潔癖,在家中我不允許有任何地方有黴菌,我總是刷得乾乾淨淨,不允許地上有頭髮,我也總是蹲在地板黏頭髮,我會大聲斥責弟弟上廁所沒蓋馬桶蓋,對媽媽大吼不應該在家裡煮飯,廚房遲早布滿油垢,連我爸在廁所抽菸我也會急忙的敲門,要他不准吸菸,總之就是一切因為叛逆及壓力下的行為,爸媽也拿我沒轍。

  覺得自己的心情如坐雲霄飛車的奔騰,無限的交替,我覺得自己快要徹底崩潰了。我常常覺得大家都討厭我,我開始害怕去學校,每天裝病,我生活不規律開始自己封閉起來,重複了上述的所有症狀,壓得我喘不過氣,我因為有嚴重潔癖,在四人住的宿舍一天要掃、拖四次地板,惹毛了室友們,造成友誼上的破裂。另外加上我想家了,平常最討厭父母的噓寒問暖,但離開父母後才知道,那些曾經最討厭的關心,在電話那頭再次關心時,我卻紅了雙眼,最後決定辦理退學回花蓮跟父母生活,並重新開始新生活。

人物(左起):王佳芯同學、廖素絨老師、趙淑美老師

立志也要幫助病痛之人

  退學後我幾乎待在家裡,我接受父母的安排和心理醫師談談,醫師與心理師常常輔導及鼓勵我,還講一些小故事給我聽,要我去理解故事的含義,這樣心情會穩定,才能夠快好起來,雖然我當時是個生病的人(我自己覺得我生病了),但醫生與心理師並沒有把我當作「病人」,而是像朋友一樣的開導我。

  我的心情逐漸好轉, 情緒也比較穩定,決定回學校上學,但我不想再離鄉背井讀那麼遠的學校,最終決定來到慈科大。當我經歷過生病的感受後,我能理解身為病人的感覺,也能體會到醫護人員對我的照顧,所以我就立志要當一個精神科的護理人員,我想照護他們,就如我自己被照護一般。

以慈科大護理為第一志願

  我是考上花蓮女中的,但我沒有選擇高中而是選擇慈科大護理科這條路,一方面是為了有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我想成為幫助我的護理人員,我對他們有道不盡的感激,最直接能感謝他們的方法就是變得跟他們一樣,去幫助更多情緒及精神上不穩定的病人,為精神科護理付出和貢獻自己無私的愛。

  我父母是不支持我走護理這條路的,因為家中有腿傷的阿公,家人輪流去醫院照顧,看到護理師上班時忙著奔波如陀螺般,盡心盡力解決病人及家屬的疑難雜症,這些都是非常辛苦的。父母提議要我讀完高中考大學,之後考公務員輕鬆的待在冷氣房裡處理文件,但我堅決不要,因為那不是我想成為的,我想成為的是「在別人快掉下懸崖拉他一把的人」。

更加堅定走精神科這條路

  我曾經下課時去和素絨老師聊天,因為老師待過精神科,我膽怯的問老師精神科的病人是真的會玩排泄物嗎?因為我也潔癖我真的很怕排泄物,就連進學校廁所也要憋氣,從進去到出來大概可以憋三分鐘的氣,髒一點的廁所我還能瞇瞇眼盡量不要看到骯髒的部分。講出來雖然好笑,但這也是我所有病症中最難治療的,就我有那麼一點點「潔癖」,真的是難以根治。直到老師對我說:「妳要把護理想成是很神聖的工作,像我先生是醫生,我可以不用工作的,但是我選擇從事護理工作,因為我對護理有熱誠,我能從病人疾病的穩定與康復出院中得到無限的成就感及使命感。另外排泄物只不過是吃進去的東西,然後經過消化排出來而已,妳要過的是那個檻,而不是因為護理會接觸到大小便就不敢從事護理工作。」

  老師的話有如醍醐灌頂,我才真正領悟到,對護理有熱誠的人,是不會在意這些東西,手跟衣服髒了再洗就好,但病人一時的被嫌棄是對他們莫大的傷害。把精神科為志向的我好好想過了,如果真的想幫助他們,就要付出無私的心,並且視病如親,把每位病人都當作自己最深愛的家人在照顧,願他們能早日康復早日出院。

慈科大教會我的事

  學校不僅僅只有教課本的知識、護理的技術,還教了大愛這個理念,證嚴上人在創校時挑在觀音菩薩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的前一天動土,就是希望我們這些護理人才,能夠像觀音菩薩救濟天下的苦難,將幸福散布於全世界。我也深深學習到了,我原本是個只顧自己的人,來到學校發現,我迷路了會有人熱心帶路;我錢包掉了,過幾個小時,錢包還是在原來的地方;學校老師們的教育理念也很清楚,就是要盡責教導每位學生,慈濟把善良、細心、用心等等的觀念灌輸到每位慈濟人的身上,包括我也是。我開始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會去當醫院志工,慰問正在病危的人們,給他們更多的愛與關懷;學校舉辦照顧偏鄉小學的活動我也會參加,就是希望能帶給更多的關愛和新奇的知識和事物給偏鄉小學的兒童,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的順利。

  在對家人的方面也改善很多,我從來不會向長輩問好,因為我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直到懿德爸爸媽媽的到來,我才知道有親情的問候是多麼溫暖的事,我開始會問候阿公的腳傷,幫爸爸測血壓照顧他的健康。慈濟還教了「奉茶」這代表孝順的行動,在對外籍生或是偏鄉小學都會教導奉茶,我去當志工時也學到這件事,我開始也會泡茶給家裡的長輩。

  在護理這條路上也更加明確,我得到很好的開導,了解到幫助別人是無比快樂的事,聽到別人受到幫助時的感謝話語,打從心底感動,覺得自己小小的付出又為這個世界做出了一點點貢獻。

【撰文/王佳芯(慈濟科技大學學生);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