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源表示,多年前作家劉克襄對於「臺中傳統早餐為何?」的提問引發各方論戰,也引起了在地居民對於飲食文化傳統的熱議。面對這樣有趣的議題,做為飲食文化研究者又該如何回應?這本由興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規劃支持、興大出版中心出版的醬文化專書就是回答。陳建源特別指出,興大做為食品科學的重鎮,其所在的中部更是臺灣主要的醬油與醬料生產地,中部小吃蘊涵豐富的「食醬文化」,尤其使得中部小吃別具特色。
《醬書寫:在地與越境的醬風景》一書為「醬文化—覆醬瓿」系列專書的首冊,邀集近年來頗具盛名的飲食作家,在專書中分享作家們的醬文化觀察,包含《灶邊煮語》作者陳淑華、《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作者毛奇、《美援時代鳥事並不如煙》作者劉志偉、《食光記憶》作者郭忠豪、《邦查米阿勞:東臺灣阿美民族植物》作者黃啟瑞、壹零玖伍文史工作室、興大食品工廠技師趙傳銘;內容涵蓋了釀造技術、醬文化書寫、東協廣場醬地景、與醬文化活動側寫等。
同時,本書還邀請了為里山月曆操刀的種籽設計,替該書設計別具特色的封面及插圖,把醬的滋味視覺化。
陳建源透露,就如同系列名「覆醬瓿」,用以比喻拿來蓋在醬缸上不受重視的著作,然而透過該系列專書的出版,希望能為「醬」重新找到一個新的觀看視角。不論是臺中有名的辣椒醬,抑或家常使用的醬油、海山醬、蕃茄醬等,醬料不僅豐富了日常的味覺體驗,也成為臺灣人記憶中重要的組成。而「醬」做為媒介的同時,也串連起了臺灣飲食文化與庶民的飲食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