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習慣睡前喝一杯紅酒比較好睡又能保護心血管。」相信很多人已經把「睡前小酌」當成創造睡前儀式感的一種方式,但真的是這樣嗎?
睡前喝酒幫助入睡 但睡眠品質下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睡前喝完酒,帶著微醺的幸福感入睡,但隔天起床卻覺得身體更累的經驗?那是因為酒精會快速減低我們睡眠周期的第一階段「快速動眼期 (REM)」的時間,讓你可以很快入睡。然而當你進入更深層的睡眠之後,體內的酒精濃度經過消化吸收,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會在下一個睡眠周期的快速動眼期反彈,讓你更淺眠也更容易醒來。
喝紅酒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已被推翻
過去認為每天 1-2 份酒精可以保護心血管疾病的觀念已經被推翻,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在 2018 年的研究指出,酒精的攝取量與死亡率、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含心肌梗塞)、高血壓和主動脈瘤的風險都呈正相關。就死亡率而言,每週約 100 g 或以下酒精攝取有最低的死亡率,但就其他疾病而言,都沒有安全的閾值,喝越少發病率越低。
備註:以台灣衛福部的定義,一份酒精為 10 g,約等於啤酒 250 毫升,紅、白葡萄酒約 100 毫升,威士忌、白蘭地及高梁酒等烈酒約 30 毫升。
每天可以喝多少酒?先確定有沒有自己有沒有「酒精不耐」
根據台灣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男性每天不宜超過 2 杯(份),女性每天不宜超過 1 杯(份),且孕期絕不可飲酒。但黃湯下肚後,很多人都會無法克制多喝兩杯,這時候更要當心自己是不是「酒精不耐症」,根據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資料顯示,台灣人是全世界最不會喝也不能喝的國家,國人有酒精不耐症(也就是因為基因缺陷鐵內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乙醛去氫酶」的症狀)高達 45% 是世界第一,若喝了酒但體內酒精無法完全代謝導致致癌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累積在體內,就會讓自己暴露在致癌風險中。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酒精不耐」?
酒精不耐症的患者除了喝完臉紅紅之外,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也提供一個方法,就是把酒精噴在 OK 蹦上(或是拿酒精棉片),在手臂上貼 15-20 分鐘,如果拿下來之後皮發有發紅的現象,就表示有超過七成的機率有酒精不耐症,若要精確診斷則需要透過基因檢測,若確定是酒精不耐則建議在生活中盡量避免喝酒。
文/吳宜庭 圖/
參考資料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天冷吃辣喝酒喝熱湯「食道癌」風險飆升!WHO:超過65度就有致癌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