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當道,長時間盯著螢幕敲鍵盤、低頭滑手機、坐姿不良導致頸椎病纏身,許多人出現肩頸僵硬不適、手麻無力的狀態,第一時間先跑去「馬殺雞」,或是隨便買個頸椎牽引器把脖子拉長,把頭頂住似乎就覺得比較舒服,但不是每種頸椎病都能適用推拿和牽引的方式,醫師提醒,小心弄巧成拙,恐讓椎間盤越來越糟!
若不舒服到影響睡眠的狀態持續一週,建議先至神經外科檢查
台中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金若屏醫師說明,頸椎病變大致分為三種,其中「退化」和「外傷」最為常見:
1.退化性椎間盤病變:因為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本來就容易增加椎間盤的負擔,隨著時間的增長逐漸磨損導致退化。
2.外傷導致的椎間盤病變:比如車禍、撞擊、推拿等外力影響。
3.其他類型:像是腫瘤、骨髓瘤等病變,但這種極為少數。
正因為退化是慢慢發生的,所以多數的不適感是一種緩慢加重的過程,尤其脊椎第4~6節出問題的比例最高,通常症狀會先從脖子開始,逐漸向下蔓延到頭枕部、肩膀、背部,然後四肢末梢感到痛、痠、麻,這就有可能是因為神經受到壓迫導致,千萬別自行判斷將肩頸痠痛視為小病小痛而放任其繼續發展成大毛病。
若嚴重到影響睡眠,難以入睡或不舒服到醒來的情形持續一週不見改善,就要趕緊到醫院檢查,而骨、復健科單靠照X光不一定能百分之百發現更細微的病變,建議優先到「神經外科」門診進行核磁共振等較為精密的檢查,確認病情後再視病情判斷是否轉診。
輕忽肩頸痠痛毛病,推拿推出大問題
金若屏醫師曾收治一位不到50歲的患者,長年在對岸經商,工作型態是常常需要盯著電腦敲鍵盤、滑手機的會計,因為覺得肩頸不適就跑去推拿,沒想到推完當晚左手反而痛得難以忍受,立刻訂機票飛回台灣就醫,門診時左手已經無法正常舉起,經診斷發現椎間盤破裂,軟骨碎片壓迫到神經而產生劇痛,在等待手術住院期間,天天需要依賴嗎啡度日才能勉強忍住,否則就會疼到哇哇大哭,經過新式人工椎間盤手術後恢復快速,僅僅不到兩週就可以搭飛機回到工作崗位。
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幫助患者兩週內回到正常生活
金若屏醫師進一步說明,頸椎病變初期可以透過戴頸圈、牽引,搭配消炎藥物來減緩疼痛感,但倘若真的嚴重到影響生活作息需要進行手術的情況,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1.傳統椎間盤融合手術:採取將鄰近病變椎間盤固定的方式,原理類似焊接,術後必須戴上頸圈減少活動避免影響骨節之間生長密合,復原期大約三個月左右;且因為被固定住,不僅可轉動的角度較小而增加日常生活上的不便,也會增加鄰近節的負擔,時間久了也可能逐漸蔓延脊椎受損的面積。
2.新型活動人工椎間盤手術:這是近15年來發明的新式手術,將可旋轉活動的人工椎間盤植入病變的脊椎關節中,可以讓神經孔減壓,減少上下鄰近關節的損害,患者術後可活動角度較大、復原期較短(約兩週)。
手術型態的需求因人而異,有些患者無法脫離職場太久,新式活動人工椎間盤就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醫師也溫馨提醒,預防勝於治療,為避免椎間盤的快速退化,無論是站立、走路、久坐,日常生活就要多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如果肩頸出現緊脹感,可以熱敷幫助舒緩;而術後患者的保養關鍵在於好好呵護已經受損的脊椎,盡力減少椎間盤的負擔,情況允許下盡量保持平躺的姿勢,尤其小心走路踩踏、浴室做好防滑,千萬不要跌倒;通勤移動時,避免選擇騎自行車、機車這類容易上下顛頗的交通工具。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2/8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