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2020「第十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贈獎典禮,12月13日於佛光山法寶堂登場。寫作歲月超過70載的作家司馬中原(吳延玫)榮獲貢獻獎;今年報導文學參賽者多為素人作家,首獎由馬來西亞作家林殷敏獲獎。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表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自年輕時就熱愛文學,深知文學有帶動思潮、啟迪人心的力量,於是選在建國百年舉辦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鼓勵全球優秀華文作家參賽。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審委員會主委(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李瑞騰表示,他最近寫了一篇探討星雲大師的論文〈無聲息的歌唱〉,發現大師與台灣的文藝界、文學界息息相關,這次獲貢獻獎的作家司馬中原,就經常出現在大師筆下。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指出,文學的力量可讓讀者廢寢忘食;文字的力量可以將幾千年的文化、智慧、經驗流傳下來;文學對人心的影響非常大,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感謝大師推廣文學,希望透過大家的心力,讓社會愈來愈美好。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在典禮中講述〈說唱文學〉。他說,在佛陀時代的教學,就有韻文與散文,後來發展成講一段、唱一段的「說因緣」。他並現場吟唱唐朝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將佛教裡的說唱藝術、說唱文學進行脈絡爬梳。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今年共有26人獲獎,獲得「貢獻獎」的作家司馬中原,年輕時即愛好文學,在民間有很高的聲望。他曾在電台主持《午夜奇譚》節目,廣播節目中的台詞:「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至今仍為聽眾津津樂道。
1933年出生於江蘇淮陰的司馬中原,1949年隨軍來台,1961年退役後,從事專職寫作,他的創作題材多元,小說《荒原》、《狂風沙》及「鄉野傳說」、「秉燭夜談」等系列都膾炙人口,是台灣重要的文學資產。
「創作獎」共有23篇作獲獎,其中長篇歷史小說首獎、貳獎從缺,參獎由王楨棟《站在上天這一邊》奪得。王楨棟以他父親被派遣到海南島作戰的記憶為主軸,拉開人性最溫暖與最殘酷的一面,在真實的歷史舞台想像、建構豐富的故事。
王楨棟致詞表示,他父親年輕時,就被日軍徵調到海南島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小時候就經常聽父親講述在海南島的事蹟,後來還把故事寫在紙上;等他長大後才發現,父親講述的事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戰爭生命遭受威脅時,父親仍堅持正義與入道,因此在他心目中,父親就是一名英雄。
去年獲得短篇歷史小說首獎的張英珉,今年再度以《蝗》獲得短篇歷史小說首獎。貳獎、參獎分別由郭昱沂、葉琮銘獲得。張英珉以十七世紀荷蘭時期台灣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蝗害為背景,虛構想像,生動地描寫蝗害期間恐怖駭人的情景。
張英珉表示,他的創作原由,是今年初有一則新聞報導蝗災,後來就有人在討論台灣蝗災,他就以寫歷史小說的手法,建立歷史背景,想像當時的情景。
今年的報導文學首獎,由馬來西亞作家林殷敏《她們承載的重量,請小心輕放》獲得。林殷敏以跨國採訪方式,針對看似無解無奈的議題,提出不同的觀看視角,讓讀者不得不再次嚴肅面對過去被忽視的社會角落。貳獎、參獎分別由蔡仲恕、何來美獲得。
蔡仲恕以《從抗爭中完成水庫建設的無名英雄》獲獎,他表示,自己是第一線工程人員,長時間投入水利基礎建設,了解開發背後的辛苦與困難,感謝過去服務的水利署第五河川局,給他半個世紀的工作舞台,也給他作夢的空間,「不管是好夢還是大夢,只要拿筆實現,就不會是空夢。」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人間佛教散文類作品多述生離死別、病痛折磨、情感創傷,包括肉身之痛與心靈之苦,以及如何漸悟生命實相等,「明心見性,豁達為清江月輪,生命本無塵埃。」是評審委員對本屆人間佛教散文類的見解。
人間禪詩類創作者在禪的「靜慮」與詩的「理趣」間取得匯通,由此獲得簡單平和的心境及感悟。作者透過日常生活、身體病苦出發,因為某時空下的機緣碰觸,領悟偶然撞擊的深層意涵,顯現身心靈的一體性。
「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專案」由張郅忻、傅正玲2人獲獎。張郅忻《十足先生》以客家名人張釆香家族史與其成長的生命故事;傅正玲《陶庵十賦》,以明清人物張岱為主角、晚明文化為背景,提供人物、風物與大時代互動發展可能與相對挑戰。
贈獎典禮上貴賓雲集,現場逾500人觀禮,包括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慧傳法師、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監察人慧讓法師及蕭碧霞、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封德屏、妙凡法師、覺多法師,評審委員蘇進強、鄭羽書、何定照、李時雍、《人間福報》總監楊錦郁、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等人與會。(圖/人間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