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有影】斗南越光米名揚海外 農會推廣新思維建立友善共好新農業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20.11.19 13:14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程子奕/雲林報導

長期以來配合農委會推動新農業運動政策,建立全台第一個「小地主,大佃農」示範單位,雲林縣斗南鎮農會執行農作物生產履歷,同時建立中衛生產體系,以適地適種觀念建立起中、南部的代耕中心,透過一致化管理確保品質與安全。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表示,目前斗南的年度契作面積約500甲,除了兩期水稻耕作,秋冬裡作以馬鈴薯為主,透過輪作模式融合科技農業等輔助,不但對土地友善,更提供國人優質農產品。

斗南在古早被稱為「他里霧」,這個平原小鎮是雲林最早開發的鄉鎮,有著各式富饒的農特產,斗南鎮農會早在1993年就開始推動生產履歷,2003年開始執行生農作物產履歷制度,同時串連彰化到台南等鄉鎮,成立契作生產安全管理與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並由農會聘任專業田間管理人員,以自然農法配合區域優勢品種,達到最佳田間栽培管理成效。

斗南農作以水稻為最大宗,2014年更成功將日本富山縣的光米稻種移植到台灣栽種,推出「CAS斗南町越光米」品牌,目前越光米年產達7,000公噸,成功將營業額翻轉數十倍。張燕容指出,農會同時持續配合政府繳交公糧,為了讓水稻的種植品質更穩定,農會從品種開始篩選,並透過品牌加值,實質照顧農民與良性對待土地,確保農民穩定收益。

斗南鎮農會採用水稻三級繁殖制度所繁殖的水稻品種,由農會指定水稻育苗中心來統一育苗栽培,加上土壤、水源、肥料管理等措施,水稻生長過程全程監控,合理調整管理施肥,讓稻米的品質穩定安全。

除了稻米之外,斗南鎮也是知名的馬鈴薯產地。張燕容說,水稻採水田耕作,馬鈴薯採旱田種植,透過水、旱田的輪作方式,能夠減少土壤中很多細菌,進而減少肥料跟農藥的使用量,兼顧確保產量,達到最佳品質等優勢。

「台灣農業除了有好品種不斷研發推出,也要加入更多新想法。」張燕容表示,像是農會選擇推廣先知稻結合契作模式,就是希望做好早期預防措施,因為農業是看天吃飯,近年來天氣難以預測,一旦發生稻熱病將造成嚴重損失,採用透過先進種子處理技術讓水稻秧苗健康的「先知稻」,不但能減少農藥使用,事先預防還能避免鄰田污染等問題出現。

由中華民國農會結合德商拜耳研發的「先知稻」水稻健康種苗技術,如同打預防針概念,透過科技預防稻熱病、紋枯病、捲葉蟲、二化螟蟲等病蟲害威脅,達成環保、有效率的農業新型態,可幫助農民在孕穗期前減少1到2次的農藥使用,省時、省工又省錢,。

斗南鎮輔導農民轉型,提高稻米品質,農會還投資打造精米設備、品質檢測及低溫儲藏設施,陸續投入3.2億元,並以簽約契作的方式,向農民確認收購價格、耕作方式,就是希望排除米價浮動因素,讓農民更專注在提升稻米品質上。

張燕容表示,採用新品種與新技術,農民的耕作方式也要同步更新,才能隨著大環境一起進步,尤其現在推動的友善耕作,對土質、水質及環境都好,農會將會持續協助農民接納新思維,讓整個農業環境越來越進步。

新聞照來源:記者程子奕拍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有影】走入復古味時光迴廊 大稻埕的摩登美食

【有影】分享愛・愛分享 義大利廚房家電打造居家幸福空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