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睡前的時光,拿一本書,把孩子攬在懷裡,一字一句的唸給他聽,這種親密感是無可取代的,會變成孩子一輩子的禮物。
國泰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說,孩子透過跟照顧者、親密他人的父母的相處,可以學到怎麼處理人際關係,情緒也會比較穩定、不容易暴躁、專注力比較高,而跟孩子「說話」,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作法。
根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建置的「台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在 2019 年的調查,檢視 8 千多名幼兒在 0~8 歲的成長歷程後,發現每星期聽家長讀書10次以上的幼兒,發展指標分數明顯高於沒有聽家長唸書的幼兒。
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也顯示,新生兒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在肚子裡已經聽習慣的「媽媽的聲音」,可以讓他們有安全感,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親子共讀」;不但培養感情、建立孩子閱讀的習慣,也可以讓孩子認知發展比較好。而只要跟隨底下幾個原則,隨時都可以開始跟寶寶一起享受親密閱讀的時光!
孩子聽不懂,也要讀嗎?
這常常是很多家長的疑惑,認為爸媽陪孩子讀書就是要教孩子「正確的知識」,但其實只是唸出聲音,或是讓孩子探索書本,也是共讀很重要的關鍵。
國民健康署建議爸媽可以按照底下幾個原則來跟孩子共讀:
- 讓閱讀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安排一個每天固定的時間,或是利用等車、出外辦事的零碎時間講故事書。
- 只唸幾分鐘也可以:孩子專注力要慢慢培養,一開始 5 分鐘,隨著時間拉長,漸漸就會來到十幾分鐘、半小時一小時。
- 讓寶寶隨時拿得到書:當書本隨時出現在寶寶周遭,讓寶寶習慣這個「必需品」,自然就會有閱讀習慣。
- 保持好玩的心態:大人也要抱著好玩的心態,讓孩子對閱讀能充滿期待。
- 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唸:讓孩子習慣文字跟聲音的搭配,同時引導孩子讀書。
- 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要翻下一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調來看書,也可以跟孩子討論,猜猜看下一頁會發生什麼事?
- 讓故事書生活化:把故事跟生活連結在一起,問問孩子會怎麼處理、以前發生過的事是不是跟這個很像。
- 順著孩子的感覺和孩子互動:當孩子很投入故事,要尊重孩子的感覺,比如孩子對角色很同情、很生氣,可以請他們說說為什麼。
- 讓孩子自己說故事:可以讓比較大的孩子練習看圖說故事,讓他們發揮想像力,練習表達。
- 營造家庭閱讀氣氛:除了爸媽,也可以邀請不同的家人來唸故事給孩子聽。
- 多多去圖書館:等孩子大一點,就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幫孩子辦一張屬於自己的借書證開始借書,也可以注意圖書館的閱讀活動,一起參加。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親子共讀,從0歲開始-親子共讀衛教手冊》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