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國家兩廳院今年33歲,在生日前夕,今天宣告邁入數位時代,至今完成及進行中的數位改造計畫,大幅提升營運的效率與精準度,不僅要積極回應當下社會的需求,同時迎向未來的世界,希望透過「數位再造」計畫的逐步落實,擴展表演藝術和當前社會動向具有更實質影響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談兩廳院數位再造。陳小凌攝影
日前,兩廳院與文化部及經濟部合作,獲得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3期特別預算案,內容建置2年共八千萬元,網路建設則由經濟部共同建置,以兩廳院場域做為5G企業專網的文化示範場域,另同為示範場域的則為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現已展開的5G計畫目標是「線上線下軟硬兼施」。在硬體上,藉由5G企業專網架構,改善兩廳院現有因建築特性而產生的網路問題。同步我們已開始全面調查可運用技術與設備,並與藝術家進行合作創作實驗;此外,以5G科技協助兩廳院發展更全面的藝術推廣、共融載具、建築安全維護,也都是進行中的計畫。
她說,兩廳院希望藉由5G企業專網建構場館內的「第二現場」,透過5G網路「零時差」特性,發展不同的表演體驗經驗,讓藝術推廣的方式與管道都能更加多元,對於兩廳院的各種線下藝文推廣活動,必能有高度助益。
劉怡汝表示,在國表藝三場館落成之後,重新深入檢視兩廳院的社會價值與定位,以及與藝術工作者、觀眾的互動關係,三年前提出發展願景,希望積極從場館營運的生存、維持階段,走向「影響力的擴散」的目標,而劇場的「數位再造」(Digital Reinvention)是兩廳院當前最重要手段。
「兩廳院其實很早以前就已經在進行工作的『數位化』(Digitalization),在2018年,我們理解『數位化』已不足以因應當下與未來劇場的需要,因此兩廳院開始推動組織的『數位再造』工程,包含工作思維與流程的重整。我們首先開發了劇場管理的營運系統,重新檢視現有工作流程和模式,簡化作業流程,也提高各部門的工作串聯效率。此套管理系統於今年年初完成,將動輒超過二個月的外租作業時間縮短一半,同時做到無紙化的目標,而內部資訊整合也能即時同步,減少各項人工統計可能的誤差。」
兩廳院也同步思考與外界的連結,像是官網、售票與會員系統等,都已經建置超過15年,各種設計與服務思維,並未能反映文化環境發展的需求,也難以考量不同地區場館經營的目標,更尚未有數據管理的概念,因此同步開啟了各項轉型工作。
兩廳院啟動新制「兩廳院之友」會員制。兩廳院提供。
因應網路視覺的優化,耗時2年升級,原兩廳院標誌也進行了必要優化,朝向簡潔、更適合於數位應用的概念發展,並重新設計「國家兩廳院 NTCH」中英文標準字,做為國內外各大場合溝通使用,在全新官網上架後全面更新,預計在明年 TIFA 前各通路露出將全面更換完畢。
2004年推出的「兩廳院之友」會員制度至今已16年,過往因為僅有兩廳院一國家場館,加上兩廳院同時經營售票系統,因此「場館會員」與「售票系統會員」混為一體,全台各地藝文消費者在系統上都被視為「場館會員」,在數據的呈現上容易失準。
今年11/19兩廳院售票系統將正式轉為文化生活售票平台,啟動試營運,銷售內容也將擴大至表演、視覺、電影、文創等不同領域,兩廳院「場館會員」將與「售票系統會員」分開,將因應各自特性、消費習慣以及需求,提供「兩廳院之友」更多、更好、更深入的兩廳院專屬生活場景體驗。現有會員的會籍,新制依消費歷程升級為「廳院人」、「廳院迷」,以及21歲以下青年專屬的「廳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