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2020「第一屆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論壇」在高雄長庚舉辦 發表多篇重要學術研究論文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 2020.10.24 16:47

▲長庚第一屆中醫論壇-大合照

【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中醫治療成效已被肯定,而每年到長庚醫院中醫就診的人次更高達70萬人,並逐年成長中。為更實質推動中醫藥科普化與年輕化,長庚醫院今(24)日舉辦「第一屆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論壇」,希望藉由這個平台讓傳統醫學透過實證醫學,提供資深學者和年輕醫師在教育、研究、臨床與資訊上的對話與回饋,讓病患獲得更好的中醫照顧。

「第一屆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論壇」今天下午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國際會議廳(藍廳)舉行,長庚醫療體系王瑞慧董事長特別親臨打氣,鼓勵中醫學術的發展。長庚醫療體系中醫科系自1996年7月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成立,之後蓬勃發展,目前在體系的基隆、台北、桃園、土城、雲林、嘉義、高雄、鳳山院區,均有開設中醫部門服務病患。

高雄長庚龔嘉德副院長表示,中國傳統醫學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五千年來一直護衛著廣大人民的健康。本次論壇是在長庚莊錦豪董事的支持下,由長庚醫療體系中醫召集人黃澤宏醫師和論壇主席高雄長庚中醫部蔡明諺主任數月籌備下完成,顯示長庚體系鼓勵中醫學術發展及扶持年輕學者研究的用心,吸引全體系近百位醫師與研究學者參與這次的長庚中醫盛事。

本次論壇中共發表八篇中醫學術研究論文,範圍涉及「針灸運用於肋骨骨折」、「鼻咽癌常用中藥探討處方」、「過敏性鼻炎患者腸道環境之改善」、「丹參在心血管疾病之轉譯醫學」、「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以及「婦女膀胱過動症」。蔡明諺主任表示,這些研究題材深具意義,也都是非常重要提供政府與民眾參考的中醫臨床資料。

針對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蔡明諺主任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和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糖尿病已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台灣有超過200萬名糖尿病病患。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除需面臨每日注射胰島素的疼痛外,也是導致需要血液透析或腎移植的末期腎病變主要原因。不但增加病患心理負擔與整體醫療花費,且糖尿病洗腎病患死亡率風險也高於非糖尿病者的2.5到3倍。

嘉義長庚中醫科蔡盈盈醫師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典型症狀歸類在中醫「消渴」範疇,因此中醫治療方式可藉由調理脾胃消化機能,讓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熱),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和利用,達到調降血糖的效果。

蔡盈盈醫師為了解中醫藥在糖尿病治療的輔助功效,她從健保資料庫2000-2003年資料中搜集13,048位糖尿病開始接受西藥治療的病人,其中6,524人有使用中藥,另外一半的人無接受中藥治療,用世代研究的方式追蹤至2013年。在校正糖尿病嚴重程度、糖尿病用藥跟其他干擾因子後,研究結果發現,有使用中藥的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可以延遲從罹病到疾病進展需要施打胰島素的時間,而且跟中藥的使用天數長短成正相關。

桃園長庚中醫部郭純伶醫師的研究也顯示,糖尿病腎病變在使用中藥後,可以較無使用中藥的病患延後洗腎的風險比率為0.59,並減少五年內的死亡率,死亡風險則為0.42。

蔡明諺主任表示,常見的中藥單方如黃耆、西洋參、天門冬、山茱萸、五味子或芍藥,以及複方如眞武湯或六味地黃丸等,在糖尿病腎病變的不同階段,都有抑制蛋白尿和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的功效,對糖尿病患有預防惡化的幫助。

一位64歲的王姓病患,診斷糖尿病至今已5年,服用口服降血糖藥3年半,雖然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但眼底的視網膜已出現血管增生,合併腎功能下降和蛋白尿的情況,病患也常感覺疲倦老打呵欠。經腎臟科轉介至中醫治療,在利用六味地黃丸搭配黃耆2個月後,除體力回升、血糖控制穩定外,肌酐酸從1.4下降到1.2,尿液全蛋白/肌酸酐比值也從2200減少到1400,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蔡明諺主任表示,本次論壇是個開端,未來長庚醫療體系將每兩年舉辦,讓資深醫師研究經驗得以傳承與發揚,也激發年輕醫師專心學習,努力超越,創造自己的價值,達成「傳承與共榮」的目標。【圖/翻攝畫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