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手足之間的爭吵如何處理?小孩打鬧爭執,大人該這樣排解紛爭

Heho健康網/盧映慈 2020.10.21 07:55

家裡有二寶、三寶、甚至更多寶的爸媽們一定知道,當小小寶們因為搶玩具、打架而爭吵的時候最讓人頭痛,有時候明明開心的在玩,下一秒卻突然大打出手甚至哭鬧,叫來問卻又說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只好兩個人一起處罰,但很快就會再來一次。

其實想要避免這種情況不斷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建議「家中的規矩」,而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家庭背景,也會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但大方向還是一樣的。

解決手足紛爭,絕對不是要「大的讓小的」

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說,不管是解決手足紛爭,或是小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他了解多少」。

比如搶玩具這件事,如果兩方孩子都是 2~3 歲,根本還沒有「物權」的概念,也不會區分我的、你的,看到想要的玩具自然就會隨手拿來,這時候「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只要先把兩方分開、安撫情緒就好。

圖片來源:freepik

但面對一大一小的手足在搶玩具時,不論是大的搶小的,還是小的搶大的,爸媽可能都會說「你是哥哥/姊姊,要讓弟弟/妹妹!」但這反而會讓大孩子心理不平衡,甚至規矩意識錯亂。

「通常進到幼兒園之後,大概 3、4 歲,就會開始學習『物權』、『所有權』的觀念,所以3、4 歲的孩子是可以講道理的,處理方式就會跟 2、3 歲的孩子不一樣。」羅惠群說。

小的搶大的玩具

「一般做法是讓玩具回到年紀比較長的孩子手上,維護孩子已經建立起來的『物權、所有權』的觀念;而哭鬧的小小孩,一樣安撫情緒就可以了。」

大的搶小的玩具

「因為大的孩子已經學過規矩了,這時候就要用『規矩』要求還給弟弟。比如他已經知道『玩具是弟弟的』,那就不可以用搶的,應該要先問過弟弟的意願才可以,讓他知道他不能觸犯已經知道的規矩。」

發生衝突時,不是處罰雙方就等於「處理完畢」

而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通常小孩們都還在生氣或是哭鬧,無法正確描述「到底發生什麼事」,羅惠群說,「這時候一樣要先安撫情緒,不要急著『解決』問題。」

當父母一急起來,可能會雙方各打五十大板,但這樣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下次吵架的場景還是會重複發生。「不要先說誰有罪、誰沒罪,或是兩個都有罪,其實也許兩邊都是錯的,或是兩邊都沒錯,只是認知不同的問題。這我們大人也很常發生。所以重點是要調整未來的作法、態度、說話方式、動作、處理方式,才不會一衝突就起爭執。」

比如哥哥跟弟弟打架,哥哥可能覺得一開始是弟弟故意絆倒自己,自己才還手的;弟弟可能會覺得自己根本沒有絆倒哥哥,是被哥哥打了,這可能真的只是一場誤會,雙方都沒有錯。

但如果爸媽要求哥哥「大的讓小的」,或是罵弟弟「怎麼可以不尊重哥哥」,雙方當下可能迫於爸媽很兇而不吵,下次一定還是會有同樣的事情發生。

「如果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前,或是之後,在大家都很冷靜的時候,坐下來好好討論『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處理』,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狀況。」羅惠群說,比如在幼兒園,老師是怎麼解決這樣的紛爭?一定有一套「規則」,而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遵守幼兒園的規則,回到家裡卻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因為家裡也需要建立規則,孩子才會遵守這樣的規則。而這個規則不是爸媽直接給一個空泛的指令,像是『大的讓小的』,而是要彼此坐下來好好討論,讓大家都了解規則的意義,才能真正遵守。」羅惠群說。

像是遇到這種「疑似故意傷人」的事件,或許可以討論說,是不是要先詢問對方,「為什麼要絆倒我」,如果對方說「沒有,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覺得好玩」,那同時也要說「對不起」,並且把受傷的一方照顧好;如果真的是故意的,那就要通報爸爸媽媽來解決。

「把底層的情緒、敏感說出來,才會知道彼此之間相處的方式,行為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比如弟弟弄哥哥,本來以為是好玩,但發現原來哥哥不喜歡這樣的行為,那弟弟之後就知道了,不會再繼續。讓雙方的認知都相同,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羅惠群說,「每個家庭的解決方式都不同,其實沒有對或錯,只要爸媽有跟孩子充分溝通,孩子也理解、也聽懂規矩就可以了。但,大方向就是,在彼此生氣、哭鬧或情緒很高昂的時候,不要急著解決問題,冷靜最重要。」

文/盧映慈 圖/蘇鈺婷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如何教會小小孩正常社交?按照語言發展 5 階段,引導孩子跟他人相處

玩具不肯借、擔心小孩太小氣?專家教孩子熱衷「分享」的辦法

這樣跟孩子聊天才是「有效溝通」!心理師 4 步驟教親子聊天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