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交大國際化培力系列講座 旅行說書人謝哲青分享旅行意義

大成報/ 2020.10.13 22:32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應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化培力系列講座之邀,知名節目主持人的作家謝哲青今(10/13)日與學生們分享其走遍五大洲、逾107個國家的經歷,在無法出國的後疫情時代,謝哲青豐富又驚奇的旅遊風景讓學生著迷不已。謝哲青說,其最早旅行的方式是爬山,大學時期已完登百岳,後來登山帶領他走向世界,遠征富士山、聖母峰基地,並造訪周圍城鎮,體驗在地文化,讓他成為一名旅行者。他認為旅行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意義,對他來說,旅行是印證知識的最好方式。

謝哲青為《青春愛讀書》、《下班經濟學》、《音樂心旅行》、《城市的100個發現》節目主持人,長期推動藝術文化活動,並擔任國內大型藝術文物展策展顧問與代言人,是華人圈閃亮的藝術、旅行說書人。不同的國度有其特有的文化,謝哲青在越南嘗試有濃厚氨味的鯊魚肉,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見到為保護女性而裝扮成骷髏的部落住民,在西非茅利塔尼亞搭乘世界最長的火車。他在每一個地方親身體驗當地文化、了解文化歷史意義,讓自己旅行在時間長軸之中。

「我們都是浪漫主義下倖存的孩子。」謝哲青說,浪漫主義是靠自己完成很多事,要相信自己的執著,因為有時生命裡的負能量能帶領你到另一個境界,當生活沒辦法提供你想要的東西,就必須離開生活之地、必須遠走他鄉;一如文學大師亨利米勒所言,「旅行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一個地點,是讓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待世界」。謝哲青說,在旅行的某個瞬間我們會突然感受到此刻與過去產生連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段記憶,旅行最重要核心就是連結過去與未來,因為與自身生活產生了關聯,使旅行在那一刻產生了意義。

會後學生提問,去過這麼多國家後,有沒有想去但還沒去的地方?謝哲青笑言「這樣說有些傲慢,但想去的地方我都去過了」,相較於想去的地點,現在的他轉而追尋生命的安定。2017年他出發聖雅各朝聖之路,30天旅程、徒步800公里,地球上最傷心、最失意的人都聚集在這裡,過程中他聽到了人們交換彼此的生命故事,「然後你會發現每個人都背負著遺憾,不是只有自己處於困境之中,你可能是找不到人生方向裡最輕微的那一個。」這趟經歷也加深他持續出走、持續追尋生命意義與安定的渴望。交大國際化培力系列講座將於12月15日邀請財團法人看見台灣基金會陳文堂執行長分享透過良好飲食讓世界看見台灣。

(圖由交大提供/1.在無法出國的後疫情時代分享旅遊風景,吸引大批學生參與講座。2.分享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見到裝扮成骷髏的部落住民。)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