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有影】認識免疫營養的力量 賴基銘教你累積對抗癌症的資本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20.08.11 16:46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對抗癌症之路漫長艱辛,除了擁有堅強信念,如何在這場人與癌症的戰爭中,提升作戰力?2020「癌症免疫營養關鍵直播論壇」邀請國內癌症醫學權威、營養師主講,協助大家釐清免疫營養迷思。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醫師暨細胞治療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的賴基銘醫師指出,新的免疫治療打開了癌症治療新篇章。

在了解免疫療法之前,先來了解甚麼是免疫系統。賴基銘表示,免疫系統是由許多不同功能的先天和後天的免疫細胞所組成,用來抵禦外來病菌侵入與受感染或變細胞的自體防禦機制。罹癌表示掌管免疫系統的T細胞產生缺陷,因為T細胞是攻擊癌細胞的主力,但它需要樹突細胞先「教育訓練」後,才能精準攻擊癌症大軍。

賴基銘指出,目前最熱門的對抗T細胞上的PD-1或癌細胞上的PD-L1受體的抗體,又稱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分別以這些抗體去結合這些受體,讓失能的T細胞再度活化,強化整體的作戰力。若再配合化療、放療或全身熱療,都可以達到一定療效的改善,有效性平均在15至20%之間。

賴基銘認為,合併療法是癌症免疫療法的明日之星,可以擴大免疫效果,未來癌症免疫治療將更多元。

建立免疫營養觀念 長期作戰生活品質不打折

因應不同治療策略,良好的營養與免疫力都應該放在首位,如果癌友擔心術後或治療時體力變差,建議可以跟營養師討論,好的營養,尤其是免疫營養,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熱量、均衡飲食,還可以保持體力,培養長期作戰力。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2020免疫營養認知調查」,多數癌友選擇在化放療期間補充營養品,其次為確診後和手術後。但很多人卻誤把高蛋白粉、麩醯胺酸、綜合維生素誤認為免疫營養成分,無法正確將「免疫營養」與魚油、精胺酸、核苷酸做連結。

萬芳醫院血腫科主任張家崙分析,20%至70%的癌症患者確診時已有營養不良;50%至80%癌症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正是提升癌症死亡率的隱形殺手。因為癌細胞會誘發免疫失調,導致身體機能失調而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體力衰退、肌肉量流失、降低治療效果、感染率增加、生活品質下降。

著有《我是一位「少」奶奶:2寶地方媽媽的戰勝乳癌求生記》等書的癌友銨銨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除了哭泣,還有一大堆事情等著她做」,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家庭是她最大的動力。

銨銨分享,當時邊治療邊上班,還要兼顧家庭,除了保持正向樂觀的態度,適當的營養支持很重要。如果擔心治療過程中會因營養不足或體能不夠而無法順利完成療程,而且平時上班要有足夠體力來維持,她建議補充流質癌症專用營養品,還可以依照不同喜好選擇自己口味。

「只要能進食,優先選擇腸胃道」,活躍在伸展台上的美模女穎立,年紀輕輕就罹患乳癌。熱愛運動的她,治療期間除了盡可能維持運動外,更重要的是營養的補充。她強調均衡三餐搭配點心,同時加強補充免疫營養。

抗癌新觀念 營養支持足夠才能跑完抗癌馬拉松

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王照元醫師,近年來也致力推動抗癌新觀念:治療前積極提升營養與體能。共分為三階段:預先復健期、治療調養期、戰勝康復期。臨床證實:如果術前提高免疫力,不僅術後併發症降低至少五成,再住院率、死亡率也隨之下降,恢復期也能比傳統靜養的時間縮短三成。

提升免疫力就要加強營養,因為免疫力高就要有足夠的免疫細胞,細胞的製造需要營養素轉化。台北榮總舒宜芳營養師表示,「足夠的營養」支持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以達到加強免疫、維持體重、提升體力、促進食慾的目的。

醫學科技進步,罹癌不再和「絕症」畫上等號,但不少癌友好不容易撐過化療、放療、免疫療法等治療,卻忽略了加強營養攝取、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性。舒宜芳提醒,根據歐洲營養指南指出,單靠魚油的免疫調控效果有限,也不應該特別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根據台灣癌友使用經驗調查,超過9成癌友認為療程前後補充免疫營養配方,可幫助維持正常白血球數。加強免疫營養補充,讓這場抗癌馬拉松不只贏在起跑點,還可以幫助癌友順利走完療程,回復健康生活。

新聞照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CNEWS報導》

染C肝不治療苦的不只是肝! 最新研究曝6大癌症死亡風險齊飆高

Google AI精準判斷!X光片揪出乳癌細胞 成功率比人類醫生還高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