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南部七縣市的青年藝術家請你照過來!!!

大成報/杜忠聰 2020.07.28 18:06
新聞圖片【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走進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大廳發現與過往的美學館有很大的不同,有個「很可以」的巨大標誌,寫著「青年創作培力計畫」,還有〈隆隆隆!!!---很可以_培力研發所_II〉的標題。
這是新任館長黃瓊瑩掌舵美學館後,專為南部七縣市青年藝術家所打造的新秀空間---「Young Show Space」。考量到青年藝術家的藝術經歷初展開、豐富展出經驗、展覽佈策展經驗培力並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等因素,本展場特地以「青年藝術家秀自己」及「藝術空間展秀青年藝術家」的概念創立。並邀請策展人許遠達與林煌迪策畫首檔為期一年三檔次的《很可以_青年創作培力計畫》。
本計畫以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力培力、曝光率培力與發掘在地有潛力青年藝術家三部分為主要展覽規劃與設計,對象設定為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轄區內南部七縣市曾經生活、就學或出生於此的藝術家,媒合資深藝術家與青年藝術家,創造、強化、發掘永續藝術力。
展覽的方式為每檔邀請兩位展覽經驗豐富,並且藝術創作深受肯定的資深藝術家擔任青年藝術家發掘、創作經驗傳承、創作力培力的角色,邀請具潛力並與資深藝術家創作調性接近的青年藝術家共同展覽。為深化資深藝術家與青年藝術家的互動,延長佈策展時間至兩周,使兩者有充分的互動。
《很可以》取自當代年輕人的口語語境,「很可以」代表著對方不僅僅能接受,另外,還有非常的贊同的意涵。因此,本展以當代的青年人的口吻展題,藉青年語境帶出與青年藝術家培力的概念,更是多元創作型態與多元創作媒材的「很可以」。
在當代的藝術創作領域中,具有多元的內容、形式與材質創作型態,因此,本展無論於資深藝術家或青年藝術家創作的部分,都具有多元的內容、形式與材質創作型態,因此,「很可以」也同時代表著這樣當代的藝術創作樣貌,對於新世代創作而言也是「很可以」。
再者,就是我們無論是參與展出的資深藝術家的經驗上或作品厚度上,抑或是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潛力或當代代表性上也是「很可以」的藝術創作者。第二檔由資深藝術家蔡宗佑、蕭聖健領軍以《打壹擋》為名向藝術的域外前進,建構青年新美學。
《打壹擋》
文/許遠達
《打壹擋》是繼《很可以_青年創作培力計畫---隆隆隆》(簡稱: 《很可以》)之後的第二檔展出,《很可以》以車子發動的意象作為展覽命名的邏輯。第一檔《隆隆隆》以機器發動後的吼聲作為展名,象徵年輕藝術家蓄勢待發的活力,以及如即將被喚醒在土地的萬物,潛藏於地底低鳴等待驚蟄春雷的呼喚。《打壹擋》則是在第一檔的亮相後,一方面以汽車入檔前進的概念作為本展年輕新藝術美學向前行的概念,另方面,取其同字異義的概念,以「打」作為打拼、抗爭的概念,構成以年輕的藝術美學打拼一檔展覽,或是以新的藝術形式、內容、材料或美學作為向過去美學的抗爭,打出一片天的概念命名《打壹擋》。
《打壹擋》前進的目標與打拼的方向有兩個部分,其一就是「域外」的美學開發;其二則是生活記憶的回訪。
所謂「域外」的美學開發,簡單來說,就是對傳統已經被建構為典範的美學,進行再觀看、再思考然後對藝術的內容、形式與材料進行再創作。當傳統美學不斷地被強化,開始進入教育體系進行美學的形塑,容易形成主流化、與時代的脫節及美學的僵化,形成美學觀看的一言堂。當然,時代美學總是有著它形成的背景與時代性,並且逐漸地擴散並成為多數人認同的美學主流。但,對這世界的觀察、欣賞與思考,總是如萬物存在般地有著多元的視角,形成相互各異的美學理論。藝術當然可以以美做為價值,但實際上,卻非唯一的價值。因此本展在資深藝術家帶領下,對傳統、經典的美學展開「域外」的探索,在目前還不被普遍認可的藝術價值領域開疆闢土,孤獨行走。
再者,《打壹擋》的另一前進方向是對於記憶的回訪,在時光流轉下,新的材料、工具、機械、生產方式、全球化、跨國生產,不斷地對台灣的常民生活產生衝擊。於是許多材料被取代而消失了,像是過去與台灣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竹子、藤與陶,因為塑膠的出現,而逐漸淡出台灣的常民生活。而台灣產業的現代化轉型改變,加上慾望的膨脹,造成了土地逐漸地被超開發,自然因此節節退敗。許多生活形態、經驗與物件逐漸地消失,退出我們的記憶之外。因此藝術家重新面對、尋找生活經驗、歷史物件及常民美學等,建構屬於自己生命經驗的主體。
《打壹擋》朝著美學的「域外」探索與生命記憶的回訪的方向,入一檔向前行,打拼屬於自己世代的美學與概念。展出藝術家有蔡宗佑、簫聖健、吳聯吟、周易霖、郭程翔、楊佾澂、吳家豪、陳易新、陳星佑、顏心桐、黃仁杰、施相宇及米酒等人。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體育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