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林克威專欄】Podcast播客時代來臨 Podcast流量變現成長搶攻耳機裡的新商機

匯流新聞網/林 克威 2020.06.23 09:56

林克威/電商專家

疫情催生相當多種形式的媒體呈現,不只是影音,純音頻的Podcast也逐漸崛起。在市場純熟的美國,Podcast早已不是熱議的炫風,究竟它的魅力在哪裡?受眾人數和廣告量都年年大幅成長的成功經驗到底帶來哪些優勢?這樣的經驗能完全移植臺灣嗎?為什麼它在數據的時代中被譽為成長沒有天花板的行銷利器?

用音頻串聯個人生活,播客是變現成效高的新媒體

先前我曾經深入探討目前美國的運行模式,這次我想再從數位媒體特性呈現的面向切入,大部分人較少留意—Podcast一詞為「iPod」與「Broadcast」(廣播)的混成詞,臺灣跟香港相同,都是翻譯為「播客」,同樣的邏輯,Instagram則源自於「Instant」(即時、即刻)與「Telegram」(電報),譯為「即時電報」,上述兩個詞相較於Facebook(臉書),較難從字面上轉譯。

事實上,Podcast最大的特性更是指以列表形式呈現數位資產,包括:一系列的音訊、影像、電子電臺或文字等媒介,且必須藉由網路線上發佈、傳遞,而一般人只要藉由電子裝置訂閱該列表,再訂閱下載或串流其中的電子檔案,就可以接收以語音為主的內容。因此,我們也不難想像,在流量變現金的新媒體時代,數位資產即是內容的不斷創的累積,內容產業在過程中發揮比過去更有力的行銷效果,廣告在其中更是最強力的變現方式。此外,只要扣緊文化特殊性,即便臺灣不能完全複製美國的成功經驗,播客也能夠發展一條新的道路。

台灣Podcast崛起,如何選擇對的節目 

Podcast 已經在國外盛行已久,台灣快速崛起不難理解,目前全球受疫情影響,不論是歌手、主持人等也都陸續開設節目,更加快了 Podcast 的擴張速度,所有平台都有更多的新進創作者,台灣的Podcast品牌SoundOn平台流量每個月也成長35%左右,SoundOn的節目主題類型也越來越多元。

分享台灣目前知名的Podcast節目有:

  1. 股癌: 主持人用輕鬆幽默的口吻分享對於股市、國際時事的觀察與洞見。
  2. 百靈果News: 主持人用雙語對話包裝知識,用輕鬆的口吻聊國際時事。
  3.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用幽默、輕鬆的節目類型分享時事。
  4. 大麻煩不煩:主持人為律師,利用專業法律知識聊大麻議題。
  5. 科技島讀:主持人聊科技、商業、社會趨勢,輕鬆了解國際科技脈絡。
  6. 電商原來是醬:主持人為電商專家,利用實戰經驗分享電商與數位科技大小事。
  7. TK Talk 創投觀點:主持人是創業家也是創投,用專業知識讓聽眾了解新創產業大小事。

「聲音是有感情的,人都喜歡聽別人說話,聲音比文字好吸收。 」台灣的Podcast已經逐漸成長,過去半年來,Podcast在台灣崛起,聽眾、創作者與廣告主紛紛搶進。Podcast已經逐漸成為台灣的新媒體,瓜分人們的休閒娛樂時間,如果Netflix用影集佔用了1小時,YouTube佔用了30分鐘,Podcast也即將開始瓜分人們的休閒娛樂時間。這波Podcast浪潮的崛起我也發現,用這種幽默、輕鬆的節目類型越來越多,節目主題越多元、聽眾也就會越多,市場自然也會越趨成熟。

廣告投放形式多元,主持人信任感仍是最重要的環節

目前在Podcast上投放廣告的形式,跟過往廣播節目的投放方式相似,例如:在節目開始或尾聲時將贊助商名稱發布,有些廠商贊助以計劃式的方式贊助部分節目、有些則是全額贊助,而這些內容則是由節目主持人錄製,因為熟悉主持人,以主持人建立的信任感直接宣讀廣告內容較不會帶來反向觀感,大致上用戶體驗較佳。

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在節目開場、過程中和結尾穿插廣告,因為工商時間不是獨立出來進行廣告宣傳,而是讓廣告的內容成為節目錄製腳本的其中一個橋段、口頭提點,因此並不會顯得突兀。也就是說,受眾對於這類的廣告接受度會高的原因是:生活沒有被打擾太多。

節目上線好評不斷,電商生態隨身聽、隨人聽!

總結剛剛所提到的,聽眾對於節目主持人的喜好相當鮮明,且會進行訂閱的多半對於特定議題感到濃厚興趣,所以相對廣告定位相對精準,從對於主持人的信賴這點來看,這類型的廣告對於品牌和產品的形象提升來自於行銷成果的展現。目前,我也針對Podcast在臺灣市場抱持相當大的信心,就像是我之前所提Podcast製作成本低、門檻並不高,同時又可以直接達到行銷效果,因此,我也在今年投著相當多的精力在這樣的「耳朵經濟」—「電商原來是醬」的節目就是想再次彙整我在電商圈的觀察、數位科技新知、市場趨勢的資訊提供、甚至是議題討論。

這個節目的內容優質並貼近生活,考量我們的生活的比例大多被工作佔據,大多時候我們利用通勤、做家事等零碎時間投入,能暫時離開這類的疲於奔命,也能自我的學習與成長,因此內容選擇與人習習相關的主題(例如:生活消費、數位創新等),也不局限於圈內人,而是期待能夠普及化,為有需要的人帶來電商和數位的相關資訊。

新聞照來源:Unsplash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林克威專欄】直播帶貨新潮流 直播除了導流銷售商品以外 也能帶入知識?

【林克威專欄】全球Podcast崛起 行銷也可以有聲 用Podcast打造你的另類行銷模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