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由於病毒詭譎多變,國際間經常傳出無症狀感染的案例,故國內也不免出現質疑聲浪,社區中會不會有無症狀感染者?需不要做篩檢,把無症狀感染者找出來,避免未來社區傳播的可能性?今(28)日陳時中指揮官就特別於記者會上開課說明,強調全國PCR普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需花高達690億元,不符效益!
指揮中心成立100天,曾對6萬多人進行PCR檢測,僅找出429例確診病例
社區中會不會有無症狀感染者?需不要做篩檢,把無症狀感染者找出來,避免未來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特別於今(28)日的記者會上為全民開課,針對現階段全民熱議的篩檢方式,包括快篩、普篩、PCR檢驗等加以比較其成效,並進行名詞解釋。
指揮中心成立100天來,從首例確診個案到3月中因為一波境外移入使確診人數突然往上升,到現階段磐石艦隊讓國內確診人數再上升一些。從最多住院數300多人,到現在少於150人,住院的病人越來越少。
而這100天裡,台灣整體的防疫策略究竟為何呢?陳時中指揮官指出,全台人口有2300萬人,而在指揮中心成立100天中,有看呼吸道疾病的人將近有500萬人。而在500萬人中經過醫師的評估,找出了6萬多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者,於是指揮中心針對這6萬多人進行PCR檢測,我們找出了429例確診病例,包括:55例本土感染、31例敦睦艦隊病例、343例境外移入感染病例。
普篩、快篩是什麼?和PCR檢驗差在哪?陳時中解答
不過,相信大家也不免疑問,有呼吸道症狀就醫而被醫療評估排除掉的民眾裡是不是有一些潛在性的病人(感染者)?除了有呼吸道症狀外,其他1800萬人中是不是還有更多潛在性的病人存在。對此,陳時中指揮官表示,這樣的懷疑都是有的,而且可能這答案可能是有,也應該是有,但關鍵在指揮中心怎麼做,讓這樣的傷害或危害減到最低。
但也正因為如此,故外界也難免會出現,為何指揮中心不進行全國普篩、快篩的疑問?陳時中指揮官強調,外界常會把快篩、普篩當作篩了就會有結果、篩了就會把所有的病人找出來,但其實不然。快篩指的其實是篩的比較快,一般指的是1小時內完成的檢驗方法,檢驗時間比較短。
而普篩則是指大範圍的篩,基本上不是說有非常、非常特定的目標,不過偶爾也會有醫療人員的普篩、交通從業人員的普篩等,甚至是全人口的普篩。但簡單來說,普篩指的就是廣、針對性低的方式,就被稱為普篩。
【名詞解釋】
盛行率:全國人口中感染者的比例。
快篩:1小時內完成的檢驗方法。
普篩:不依據臨床症狀判斷,全面檢驗。
普篩效益不彰!易因敏感性、特異性問題,出現大量偽陽性、偽陰性個案
至於檢驗方法中,有PCR檢驗、檢驗抗原、檢驗抗體等方式,基本上PCR檢驗所需的時間最長,後兩者較多,所以有時候醫界會簡稱抗原、抗體的檢測為快篩。不過,由於這三者檢驗方式分別適合的使用時機不同,所以當時機不對,縱使你用很好的方法也可能驗不到。
【名詞解釋】
敏感性:有病的人被檢出陽性的比例。
特異性:沒病的人被檢出陰性的比例。
陳時中指揮官也進一步針對,「普篩迷思解析」-以快篩為例,假設快篩檢驗敏感性75%、特異性99%。在台灣的盛行率下(武漢肺炎盛行率1.8‰),每檢驗1萬人,預計會有114人出現陽性,其中會有100人呈現偽陽性的狀態。
如果又把這樣的數目放大來看,以武漢肺炎盛行率1.8‰,套到全國呼吸道症狀就醫人數為例(極大值),用PCR去查會得到479個偽陽性、432個偽陽性;換句話說,有可能的隱性患者則會有8,208個無症狀或是低症狀的感染者(陽性個案)。
而若是以快篩去做,則會得到6,480陽性個案,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快篩方式進行,會出現偽陽性的病例可能達將近5萬人(47,914人)的問題。偽陽性病例的病例這麼多該怎麼辦?那就只好再將這呈現陽性反應,不論是陽性或偽陽性的54,394人用PCR再進行一次檢測,這樣的檢測數字量都遠高於指揮中心所測的5、6萬人來的大,在效益上就沒有那麼大。
至於如果用一個比較合理的推估,假設目前社會上可能的武漢肺炎盛行率為百萬分之16,套到全國呼吸道症狀就醫人數為例(合理值),這樣可能可以得到社區中有71名陽性個案是我們檢查不到的,就目前檢查方式的漏網之魚。而若採用快篩方式,則會產生另一個問題,就是有將近4萬8千人可能有偽陽性的情況,需要花費比現在更高的成本去進行進一步檢測、區分,時間也沒有省。
另外,如果是以全人口來看,以武漢肺炎盛行率1.8‰,套到以我國無症狀人數為例(極大值),用PCR檢測會得到3萬個潛藏的病人,而偽陽性則有近1800人。至於快篩方式則變得更不可行,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雖然你可以找到24,300名潛藏病人,但偽陽性也高達179,676。
不過,若是我們將全人口,以武漢肺炎盛行率億分之56來看,套到以我國無症狀人數為例(合理值),用PCR檢測會找到9名潛在的陽性個案,但同時也要去處理衍生出的1,800名偽陽性民眾。而如果採快篩方式找到8名潛在的陽性個案,則必須處理後續的180,000名偽陽性民眾。
全國PCR普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需花高達690億元,不符合經濟效益!
所以陳時中指揮官強調,從上述數據顯然大家可以發現,用快篩來檢測經濟效應是不足的,它產生了很多的偽陽性,需要更進一步花費人力、時間處理!而陳時中指揮官也進一步針對普篩費用進行試算說明。
如果以快篩,針對全台2,300萬人,雖然費用較低、每人只要200元,但也要花費46億元,且後續還有18萬的偽陽性需要再處理一次,再花費一次。而PCR雖然準確性高、再處理人數也少,但如果全台2,300萬人全部做,則需要花費690億元。而以現階段的方式,漢肺炎相關通報60,956人×3,000元(PCR檢測),我們花了1.8億元,所以在經濟效益比較好。
【普篩費用試算】
●快篩
花費:2,300萬人×200元=46億元
價格較低,但準確度偏低(偽陽、偽陰性率高)。
●PCR
花費:2,300萬人×3,000元=690億元
準確度高,但價格高,且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
●現況結果
花費:60,956人×3,000元=1.8億元
全球少數可維持正常社會運作國家。
不過,相信大家一定會問現階段的檢驗方式(武漢肺炎相關通報60,956例中,以PCR檢測花費1.8億元)雖然經濟效益比較好,但對社會的影響究竟為何?漏掉的這些人會變成怎樣?如果花上述提到的費用,可以把漏掉的人找出來,讓他的傳播變低,是不是比較好?
陳時中指揮官指出,我們以維持現階段的檢驗方式,真正漏掉這些潛在的確診者,在社會實驗經過100天的結果是什麼;不論是假設有3萬名潛在感染者,或是1千名潛在感染者,在經過3個多月在社會中趴趴走,產生的結果是什麼?僅10人查無感染源,後續影響17人確診。顯示為找出無症狀患者,全面以PCR篩檢方式進行普篩,不只浪費公帑及珍貴的醫療人力資源,且不符效益。
所以陳時中指揮官特別對於外界疑問,國內到底有沒有無症狀感染者,潛在影響為何加以回覆!其提到,可能有,到底多少我們不知道,但不論是從最小值或是最大值去估算,都需要花費的成本是非常高,得到的效益很低。因為即使我們花很多錢去做,可能還是留下有偽陰性的患者存在,而他仍然在社會中趴趴走。
因此,與其探討這個,不如來看假設這樣的現象存在,他對社會的影響是什麼?對社會有沒有形成傷害?答案是有影響,10個人,加上後續影響17人,總共27人,這是我們都可以把他醫療好、照顧好的。
同時,陳時中指揮官也針對民眾疑惑的,那為什麼別的國家要做得來速、普篩?那是因為他們罹患率很高!台灣現階段的罹患率為百萬分之18,而國外則是百萬分之千、萬,疫情狀況嚴重,僅能透過封城、大量篩檢,進行個案分流治療;待疫情獲得控制後,仍要採取逐案疫調方式。台灣個案數少,透過醫師評估症狀,準確通報採檢,並由衛生單位精準疫調,及早掌握密切接觸者,有效控制疫情。
陳時中:篩檢陰性不代表未來不會感染!擔心民眾有篩檢上的迷思,反忽視留意個人衛生
陳時中指揮官指出,最重要的是,大家常會有篩檢上的迷思,以為篩檢陰性之後就不會再得病。但事實上,篩檢陰性是代表你以前沒有感染,並不代表你以後不會感染!如果我們要靠全面普篩,導致大家檢驗陰性、就丟掉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高興的隨意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接觸到病毒,其實也有可能第二天就感染也不一定。
所以指揮中心綜合上述的原因到底合不合乎科學性、效益夠不夠、對社會的影響如何,評估下來目前這樣的戰略精準防疫是成功的,故現階段戰略不會變。當然陳時中指揮官也強調,未來等到有更多的科學證據、新藥、疫苗出來也許會再調整這樣的戰略也不一定。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9/8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