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1成被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 醫師要你小心「3種情緒」警訊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0.02.26 12:34

▲1成被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照/高醫附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持續有國家淪陷新冠肺炎疫區,為了防堵疫情擴散,國內「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醫附醫今(26)日指出,在該院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1成出現情緒困擾,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正是初期最常見3種情緒;精神科醫師建議,隔離期間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

高醫附醫隔離病房是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利用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在沒有直接接觸下,與入住隔離病房的病人進行對談評估。

高醫附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表示,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的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成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而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的惶恐。

尤其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病人最常見的3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

柯志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的眼光? 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柯志鴻主任指出,多數人可以承受短期的壓力,但當壓力延長超過2周,或過去曾有情緒因應相關病史,則可能造成長期的身心影響,而這次新冠肺炎1成的隔離個案經評估需做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也需要家人或各方資源的協助,來減輕壓力的負擔。

若不得以被隔離,怎麼做?柯志鴻建議,睡好、想好、放輕鬆,首先讓自己有充分的睡眠與休息,是保護不受高度壓力影響的不二法門;第二保持正面的想法,多數研究都顯示,正面的情緒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免疫能力;第三則是利用短暫活動、正念放鬆、瑜珈動作、坐禪、氣功等,或是學習簡單的腹式呼吸等深度放鬆的方式,盡可能提升自我的副交感神經,也有助於避免情緒壓力的累積。

柯志鴻說,接著找一件在隔離時可以讓自己專注去做的事情,如看書、音樂、小說、追劇等,都可以讓自己不用一直處於擔心的狀態,同時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人際支持是最好的保護因子,他人的關心,也可以減輕相關壓力。

照片來源:高醫附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遶境行不行?新天地教會、武漢萬家宴前車之鑑 一病例爆炸一封城

耳溫槍「不加套」量比較準? 別信謠言了!食藥署給正解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