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6寶媽 磁暴

微塵、十三聲登沙德勒之井劇院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

民生@報/ 2020.02.25 12:49

【文/陳小凌】雲門舞集將在英國時間2月26日晚間於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首演林懷民的《微塵》與鄭宗龍的《十三聲》,前後任藝術總監雙舞作同台演出。這是舞團第12次受邀於倫敦演出,未演先轟動,英國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彼得・艾普登(Peter Aspden)專程飛往法國巴黎觀賞雲門在夏佑國家劇院演出的《十三聲》,大篇幅報導2018年獲得英國國家舞蹈獎最傑出舞團獎的雲門舞集,要讓倫敦觀眾深刻認識現任藝術總監鄭宗龍。

 

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以雙面跨頁報導雲門舞集。雲門提供。

 

2月22日英國倫敦《金融時報》以「台灣夢(Taiwanese dreams)」為標題,跨頁大篇幅報導雲門舞集在巴黎夏佑國家劇院演出《十三聲》,並專訪藝術總監鄭宗龍。創刊至今已超過一世紀的《金融時報》為國際性大報,印有多國版本,含電子版訂閱人次達100萬人。

 

報導開頭生動地描述《十三聲》裡舞者莊嚴的搖鈴開場,突然散開,大聲吼叫,驚人的武術姿態,看似隨機地猛然使勁衝向彼此。艾普登說,定期造訪巴黎的雲門舞集,在這一個多小時裡,以出乎意料的高能量動作,淹沒夏佑國家劇院的舞台,動靜時刻都令人陶醉。

 

艾普登在看完《十三聲》後訪問鄭宗龍,描述這是一個關鍵的交接年,雲門創辦人林懷民已正式將舞團交給鄭宗龍,他高挑、一身黑,說著如何面對嚴峻的挑戰。鄭宗龍說:「現在正是加緊腳步的時候,我的學習成長方式,就是編創新的舞作。」談及《十三聲》,艾普登敏銳觀察鄭宗龍的編舞靈感如普魯斯特的記憶一般,總回溯兒時的片段記憶。當被問及《十三聲》中,舞台上從黑色逐漸變化為色彩繽紛的過程,鄭宗龍分享:「舞者們著黑色舞衣就如同遙遠的記憶,如同初始記憶中的黑影,自微弱的聲音勾起更多的記憶,當你聲聲回憶它,慢慢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成了鮮明的彩色記憶。」

 

鄭宗龍舞作《十三聲》。劉振祥攝影。

 

艾普登寫道,鄭宗龍談到他的老師林懷民時表示:「他試圖將傳統的東方舞蹈與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尋找現代舞蹈的語彙。」《十三聲》也延續了這種精神。鄭宗龍同樣強調,把傳統元素與當代舞蹈的現代發展相融合的重要性。就像《十三聲》的音樂裡,有從道教的念誦與流行的民謠小調到電子配樂聲。鄭宗龍說:「我認為這是一種感覺,從這一代到下一代應該是持續進化,沒有斷裂,也沒有任何衝突,過程裡沒有是非對錯。」

 

艾普登說雲門在國際上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來自台灣人民的支持。他引述沙德勒之井劇院執行長兼藝術總監斯柏丁(Alistair Spalding)說:「在台灣,雲門遠遠超過僅是一個舞團的份量。林懷民走在任何一條街上都會被認出來。」並說「雲門」這個詞代表的意義非常明確:「受到西方編舞方法影響,但動作的能量與流動性卻截然不同。」鄭宗龍提到雲門每年的戶外公演有超過5萬人前來觀賞,並說:「林老師透過舞蹈服務社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關於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

 

艾普登在文末詢問鄭宗龍對於接班是否感到焦慮,鄭宗龍表示,當關起門來,接班這件事確實讓他戒慎恐懼,但他也接著說:「一旦站上了舞台,這一切卻再自然不過了。」

 

林懷民舞作《微塵》。劉振祥攝影。

 

受到全球疫情蔓延,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與雲門也曾討論演出是否因應調整,但考量觀眾期待已久,又是雲門前後任藝術總監舞作同時演出的歷史時刻,最終決定守住給倫敦觀眾的承諾。此趟倫敦雙舞作的演出,有部分舞者從台灣出發,為做好防疫,每位團員自出發兩週前,開始每日記錄體溫,確保健康無虞,終於在上週六順利平安抵達倫敦。

 

而剛結束《十三聲》法國巡演的團員,原訂23日抵達倫敦,卻碰上轉機城市阿姆斯特丹因氣候不佳因素取消班機。為趕赴進行裝台,六名技術人員立刻跳上計程車,歷經4.5小時車程,從巴黎連夜搭乘高速列車抵達倫敦,隔日一早趕工搭台。其他團員則拆分成五小隊,分別搭乘五個班機陸續抵達倫敦。今日舞團將進行彩排,準備自26日起一連四場於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的演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