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有影】聯發科技「智在家鄉競賽」百萬得主 AI結合物聯網打造水產養殖監測系統

匯流新聞網/李盛雯 2020.01.21 14:35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王佐銘、紀沈廷/新竹報導

台灣四面環海、水產養殖的歷史相當悠久,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更曾因創造出驚人銷量,獲得「水產王國」的美譽。但多年來,海洋資源受隨氣候變遷、過度捕撈、汙染等原因,使高勞力、高風險、技術密集的台灣養殖漁業備受威脅。一群來自台南的年輕人,不僅發現了問題,更願意用專業,把所學奉獻給故鄉,期盼解決長久以來漁民的種種問題。高度熱誠、扎實的規劃與落地實作,也讓團隊贏得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百萬首獎的殊榮。

來自台南市七股區的「Farm a Better Fish 」團隊,由4位理工背景出身、又愛養淡水觀賞魚的年輕人所組成;2018年某個周末,一行人前往北海岸龜吼漁港的魚伕市集採買時,與一位從魚塭巡視回來的漁民大哥話家常,才了解養殖漁業的困境遠超乎一般人想像:從業者需全年無休、時時巡視、長時間定期採樣測量以確保魚苗健康性,還得防止鳥類獵食或宵小偷魚等等。因此,養殖戶常常面臨著有家歸不得的窘境;此外,漁村人口老化、年輕一輩都在外地工作,即使是願意留下來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團隊集思廣益,決定善用團隊每位成員的專業與強項,結合AI人工智慧與IoT物聯網,讓養殖漁業朝向自動化與無人化管理,來逐步減輕漁民的困擾。

「我們終於在晚上可以好好地睡覺了!」一位漁民開心又感慨地告訴首獎團隊的成員,原來,有了「AIoT水產養殖監測與自動成長評量系統」,漁民透過家裡的網路、手機等行動裝置,就可以即時觀測魚塭裡的魚苗是否生病或出狀況,還能主動以AI辨識魚種、測量魚苗的體長、體重,甚至分析魚苗每段時間的變化,判定讓魚長得更大、更好或者生病、死亡的原因,藉此提升魚苗的存活率。

團隊指出,他們建構的系統如同「智慧化水下CCTV」,先是透過水下攝影機擷取影像,再以人工智慧進行水下目標生物3D辨識及影像處理,最後將運算結果傳送到網頁伺服器,用戶即可即時看到魚塭、魚苗的畫面與詳細資訊。這套系統除了避免人工方法在外海、颱風天採樣時的危險,也能減少生物損傷與死亡,更可以解決取樣不夠多時,可能造成誤判、數據不完整、商業機密因人力流動外洩等問題;同時,攝影機的設計更是模擬人類的雙目視覺,讓影像更3D立體、更具真實性;經過這些努力,終於讓實驗區的漁民,可以透過觀看即時影像,而可以獲得更充足安心的睡眠與休息了,不再需要不眠不休、颳風下雨都必須事必躬親的勞苦,更能獲取完整資訊,提升產量、產值。

團隊透露,在2019年10月前,已在台南七股、新北貢寮、基隆以及台北中和6個不同的魚塭、魚缸進行試驗,也有1處新地點正在設置、4個地點正在洽談中。好消息是,目前相關軟硬體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並邁入專利申請的階段、應用端也即將進入市場,並已取得水試所率先導入,進行詢價流程;未來加值部分,也規劃將魚苗成長資訊製作為產銷履歷,並導入區塊鏈,協助讓漁民自生產端走向銷售端,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產銷價值。

「Farm a Better Fish」也提到,據漁業署報告書統計,本系統導入後,預估台灣將有超過4萬個家庭、約9萬名漁民受惠,並可應用在近2萬公頃面積的陸地與近海養殖區、及約30萬立方公尺面積的海上箱網養殖區;且該系統適用於亞熱帶與熱帶區,未來更有機會可以輸出至氣候雷同的東南亞各國,讓台灣成為一個尖端的示範區,帶領著全世界養殖業者一起走向「看得到、量得到、控得到」的美好未來。

2020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即將開跑,最新消息請關注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粉絲專頁智在家鄉競賽網站。期待第三年競賽發掘更多創造無限可能性的團隊,付諸行動、為自己的家鄉做出更多貢獻,也為人類的生活做出改變。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科技讓人更溫暖!用VR感同身受自閉兒視角 創平台改善HIV病友資源

【有影】老幼共伴創跨代友善學圈 小社區造平台盼當公益界友善橋梁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