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東莒魚路古道巡禮 由大坪走到大浦 拜訪64據點

旅食樂/部落客專欄 - 夫子 2019.12.30 09:13

圖一

馬祖東莒魚路古道,擁有百年歷史,在當年物力維艱的歲月裡,扮演聯繫大坪與大浦兩個聚落的主要通道,泥土路一路上行蜿蜒曲折,可體會當年挑夫肩負漁獲重擔,行走其間的辛勞。走入空無一人的大埔聚落,來到東莒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埔64據點販賣部,好像沙漠中發現綠洲,頓時人聲鼎沸,無論是腳酸的、口渴的、肚子餓的,在這裡都能獲得舒緩與慰藉,來看大埔聚落,千萬別錯過這個歇腳地。

[東莒魚路古道]
馬祖東莒,沿大坪村船老大民宿餐廳前的車道,向前行走100公尺,可見一漂流木柱,上行的泥土路就是魚路古道大坪村端的入口。
IMG_8473.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參考資訊:大坪村船老大民宿餐廳 /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72號

魚路古道,泥土路一路上行蜿蜒曲折,全長約500公尺,步行約需20分鐘,擁有百年歷史,又稱「下底路」,在當年物力維艱的歲月裡,扮演聯繫大坪與大浦兩個聚落的主要通道。
IMG_8474.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坪村是東莒三個聚落 (大坪、大浦與福正) 中唯一不靠海的村落,而大埔港漁獲豐富,資料記載在全盛時期約有十七艘定置網漁船 (馬祖話叫糸孟),浩浩蕩蕩的船隻可以從港口橫著排到林坳嶼,每天凌晨二、三點魚船回港,就會將漁獲集中在大埔港管站,再由挑夫挑著扁擔行走魚路古道到大坪販售。
IMG_8480.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魚路古道一路上行,一側可見山坡上軍營與山坳的火力發電廠。
IMG_8482.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8485.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步道坡地種有大片的紅花石蒜,花季在秋分 (九月下旬)。紅花石蒜整株具毒性,為馬祖 (連江縣) 的縣花,並列為珍稀保育類植物,嚴禁攜帶出境。馬祖當地人稱「螃蟹花」,又因花開時不長葉,綻放時有如幽靈、也似鬼魅,忽地在海濱山崖現蹤,因而被稱為「幽靈花」和「鬼蒜花」。
IMG_8488.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1000 紅花石蒜.jpg - 東引 紅藍石蒜 換錦花 玫瑰石蒜 2018/08/23

冬季雖然只能看見紅花石蒜綠油油的葉子,但石牆上迎風綻放的小油菊,仍給旅人在蕭瑟的灰色大地,添加一抹令人振奮的黃。
IMG_8511.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馬祖海桐,本身具抗強風海鹽的特性,夏季開小白花,果實有鮮紅的種子,種子外還裹有黏力十足的透明膠,可藉由動物的黏著傳播種子。
IMG_8520 馬祖海桐.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8484.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古道上一條花崗石步道,當地人稱為中間道,一旁一棟廢棄的屋宅,由建築規模仍可想見惜日的輝煌。
新聞圖片

IMG_8508.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魚路古道在大埔村的入口在大埔港管站,由港管站的設置,可以想見大埔港當年的重要性及繁榮。
IMG_852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附近海域早先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是島上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澳口開口向南,為一個天然港灣,景色秀麗。
IMG_8532.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林坳嶼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 (另二為西牛嶼、中流嶼) 小島之一,目前尚未開放登島,僅有部分釣友會前往林坳嶼進行垂釣,是東莒島的主要釣場之一。
IMG_8535.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澳無碼頭設施,無法停靠漁船,漁船在完成捕撈作業後,漁民會將魚獲打包放在小船上,放下大船船錨定置後,再登上小船划回沙灘上岸。
IMG_8538.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聚落對面之「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改變漁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浦」的居住慣例。
IMG_4043.jpg - 馬祖東莒大埔聚落 20180612

位於大埔澳岬角上的白馬尊王廟
IMG_8534.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白馬尊王,馬祖諸島最常見的神祇,各島居民所建大小廟宇或家中參拜總數量甚至超過媽祖。傳說漢朝初年時,統治南方的閩越王的第三個兒子,因為愛騎白馬,人稱白馬三郎。據說白馬三郎相當勇武,有次得知領地內的一處深潭,有尾巨鱔常出潭做亂,危害附近的百姓,因此白馬三郎便前往深潭為民除害。他一箭射中巨鱔,但巨鱔瀕死之際,卻以尾部纏住三郎,連人帶馬拖入深潭同歸於盡,當地人為感念白馬三郎而立廟。
IMG_854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聚落巡禮]
大埔聚落唯一的水井,由東海部隊 (註) 開鑿,井水清澈甘甜,供應聚落居民與鄰近駐軍飲用,至今源源不絕,入口水泥柱題有 [閩海多名山。東沙一神泉] 字樣。
IMG_8563.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註:民國38年 (1949) 6月3日,在川石島成立的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代號東海部隊,民國43年 (1954) 解編。

民國 60年代 (1971),台灣經濟起飛,馬祖漁業蕭條,漁獲收入銳減,人口大量遷往台灣桃園八德一帶工廠謀生,大埔聚落十室九空,荒涼破敗,終至廢村而併入大坪。民國 92年 (2003),連江縣政府實施聚落保存政策,大埔聚落因其完整的閩東建築 (石屋) 格局與天然澳口的景觀,被登錄為連江縣四大聚落保存區 (北竿芹壁、南竿津沙、東莒福正與大埔) 之一。
IMG_8573 魚寮.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聚落目前僅有一戶居住,整修過的住屋都已改建成民宿。
IMG_856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照片中的這棟老屋也將在近期內拆舊整新。
IMG_8567.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漁民定置網的浮球上,特別刻印 [消滅萬惡共匪。實行三民主義] 字樣,可避免要價不斐的浮球,被越界捕魚的對岸漁民順手牽羊帶走。
IMG_855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聚落壁畫,藝術家蔡英傑先生作品,以當地的貝殼、瓦片為素材,製作美麗的壁畫,壁畫記錄馬祖的傳統漁船「貓欖」航行於海上的情景及馬祖在地閩東式封火山牆廟宇。
IMG_857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聚落岬角觀景台,視野遼闊展望極佳,在此可瞭望林坳嶼與大埔澳。
IMG_8588.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新聞圖片

IMG_8591.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大埔64據點,位於大埔聚落東側海岸,在戰地政務解除後,據點轉型為遊客休憩中心,目前由東莒社區發展協會著手經營,販賣各式東莒特色商品、冰品及黃金餃、老酒香酥煎蛋等馬祖特色美食。
IMG_8598.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店家資訊:東莒社區發展協會 (東莒大埔64據點販賣部)
地址:連江縣莒光鄉大坪村2號
電話:0836-88024

走在空無一人的大埔聚落,來到東莒社區發展協會的大埔64據點販賣部,好像沙漠中發現綠洲,頓時人聲鼎沸,無論是腳酸的、口渴的、肚子餓的,在這裡都能獲得舒緩與慰藉,來看大埔聚落,千萬別錯過這個歇腳地。
IMG_8600.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特色商品中,以社區自製的洛神花系列品項最受遊客青睞,酸甜好滋味的洛神花蜜餞、洛神花冰及洛神花茶,你一定要試試。
IMG_8620.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8640.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老酒香酥煎蛋 (又稱老酒蛋) 是馬祖的傳統美食,過去是馬祖女人生子後吃的滋補聖品,家家戶戶都會做,只是巧妙不同,但都很好吃。荷包蛋煎好取出備用,油鍋爆香老薑末,加入老酒及糖,最後放入荷包蛋燉煮,入口湯汁微甜酒香四溢,身體迅速暖和甦醒。
IMG_863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64據點壕溝探險,64據點的壕溝呈星芒狀,延伸到所屬各哨所及機槍陣地,循著壕溝前進,還可以進入據點的指揮所,十分有趣。
IMG_8646.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8647.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IMG_8660.jpg - 東莒魚路古道 大浦 64據點 20191118

馬祖東莒,如何去:
坐船:南竿福澳港搭船,到達東莒猛澳港 (或要中停西莒青帆港),航程約50分鐘。

馬祖四鄉五島 [南竿鄉、北竿鄉、東引鄉、莒光鄉 (含東莒島+西莒島)] 如何去?景點及交通資訊,請參閱馬祖海上交通訂位系統 [馬祖e點通] 官網:https://www.ematsu.com

馬祖旅遊,歡迎追蹤 FB [馬祖卡蹓去]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o.to.matsu/

文章來源:東莒魚路古道巡禮 由大坪走到大浦 拜訪64據點 (夫子@Xuit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