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民進黨12月31日拚通過《反滲透法》 台灣政治人物、中國看法大匯總

匯流新聞網/王 佐銘 2019.12.25 16:38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總統蔡英文日前提到,將在今年底12月31日前,力拚《反滲透法》三讀通過,雖然這個消息讓許多獨派讚賞,但此舉也引發藍營不滿,多位政治人物都表示很不贊同,甚至痛批不符合民主體制與憲政程序,不過通過《反滲透法》到底影響了些什麼?

何謂《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草案全文共有12條,主要是在防範境外敵對勢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台灣民主政治運作及選舉的影響,像是介入公民投票、總統大選或者對政府機構遊說;草案只要是在規範中華民國內任何人的「行為」,必須受滲透來源的指示、委任或資助,企圖捐贈獻金、助選站台、遊說、擾亂社會秩序或妨害集會遊行、妨害選舉或罷免五種

所謂滲透來源則是分為三類,如境外敵對勢力的政府及所屬組織、機構或敵對勢力派遣的人;境外敵對勢力的政黨或其他訴求政治目的的組織、團體或派檢的人;由前兩類各組織、機構、團體所設立、監督管理或實質控制的各組織、機構、團體或派遣的人。處罰的部分為加重刑事責任,處一年以上到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百萬到五百萬以下罰金不等。

蔡政府為何要力拚通過《反滲透法》三讀?

針對為什麼要通過反滲透法,總統蔡英文表示,在前一個政府(國民黨)執政時期,台灣幾乎是門戶洞開的情況,中國全面滲透台灣社會;台灣其實對於中國的滲透很在意、戒慎恐懼,所以反滲透法有它的重要性。

蔡英文強調,反滲透法是經過很嚴謹的立法程序,在構成要件上也十分的嚴格,不會有人因為這套法律誤觸法網或者被任意指控,相信執法單位會秉持公正、公開的立場。

力拚年底三讀通過《反滲透法》 藍營全都怒了!

立法院民進黨團預計在12月31日院會中力拚《反滲透法》三讀,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今(25)日被問及「民進黨將強行通過法滲透法,此舉是否傷害台灣民主自由?」他回答「絕對Yes」更痛批蔡英文真的在總統任內把壞事做盡,民進黨若強行要通過,又是一樁壞事;倘若屆時真的通過,絕對會讓投票討厭民進黨的人增加,故呼籲蔡政府應考慮強行通過的後座力。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被問及此事時,也表示反滲透法比服貿嚴重10倍、20倍,他認為該法必須公開透明,如果民進黨在月底就強行通過反滲透法,他將首度帶團到立法院集結,比擬當年太陽花學運是怎麼反對服貿,那他們就怎麼反對,「雖然可能沒有能力翻牆,但就睡在那裡」。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表示,反滲透法式一個很特殊的法案,就法案的重要性及影響性非常巨大。以程序來看,滲透或不滲透那是政府、檢調情資單位才清楚,委員自己都不清楚了怎麼還去提案?這麼重大的法案為什麼行政院自己不提案卻給委員提案,且提案後,行政院又不提對岸,有對岸就應該好好討論。另外王金平也提出質疑,表示第九屆立委任期將屆滿,不應該在就民意快結束時處理這麼重大的案子,畢竟新的民意馬上就要在2月1日產生,應該由新民意來決定,充分討論才真政府合人民期待,讓大家沒有怨言,才真正符合程序。

宋楚瑜競選辦公室發言人于美人則怒批,民進黨強行通過立法完全是羅織人民入罪,甚至說台灣與中國大陸間民俗信仰往來頻繁,若請客的那方是共產黨員,那台人就是共匪嗎?于美人更質問蔡英文總統,難道媽祖是共諜?玄天上帝是共諜?是民進黨這樣認定的嗎?也說民進黨現在把紅標籤握在自己手上,只要想貼誰就貼誰。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特別呼籲蔡政府應該暫停立法程序,並強調若蔡政府、民進黨不懸崖勒馬,就要用選票下架蔡政府。

反滲透法衝年底前過關 陸方這麼看!

對於民進黨有意在年底前通過《反滲透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台灣各界人士近期紛紛表達強烈譴責及堅決的反對;因為該法若通過,凡是與民進黨立場不同的政黨、團體、人士、敢批評民進黨的媒體、來大陸就決就業的台胞、參加兩岸交流合作的人士都很可能被莫須有地扣帽子,之後就遭到調查、罰款,甚至判刑坐牢。

因此朱鳳蓮強烈抨擊民進黨強推惡法,製造「綠色恐怖」根本是為了一黨政治私利,完全置台灣民眾福祉利益於不顧進行政治操弄,手段極其惡劣,大開民主倒車。

朱鳳蓮提到,升高兩岸對抗、破壞兩岸關係一直都是民進黨操弄選舉的一貫套路,例如破壞金馬獎這兩岸影視平台,惡化兩岸旅遊合做氛圍,到處抓共諜,搞得大陸遊客人心惶惶,把到台灣旅遊視為危途。

圖片來源:時代力量臉書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首輪政見發表明登場!三方陣營各自表述 日媒看好蔡有美國當後盾

韓國瑜為何民調下降、年輕人棄他而去 王淺秋這樣回應遭蔻蔻姐嗆爆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