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陳婉真說故事》流轉75載返鄉的日章旗 訴說高砂義勇軍的戰爭故事

優傳媒/ 2019.12.25 07:06

日章旗紅色太陽的右方,延伸到深山金夫的名字「金」的旁邊有一片顏色較暗的痕跡,是已褪色的血跡。(圖/作者陳婉真攝)

 

作者/陳婉真

一面在二戰期間寫滿親友祝福的日章旗,經過75年的歲月,藉由美日台三方多位熱心人士的努力,終於找到主人的後代,並將它送給全台唯一關懷台籍日本兵的「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為二戰台籍老兵的故事增添一件充滿血淚與回憶的戰爭記憶。

 

協會於12月18日下午舉辦日章旗捐贈儀式,由「台灣研究論壇」社長永山英樹,及文史研究者王宗楠代表家屬,將日章旗交由協會保存。

自左至右為永山英樹、王宗楠,將二戰期間高砂義勇隊員深山金夫的日章旗,交給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由吳祝榮及老兵趙中秋代表接受。(圖/作者陳婉真攝)

所謂日章旗就是日本國旗,日本人在出征前,會由親友在國旗上簽名並寫上「祈武運長久」等祝福語,作為戰士隨身帶著的「護身符」,可惜殘酷的戰爭讓很多戰士武運不佳命喪異域,日章旗也成為戰勝者最方便由戰場帶回的戰利品。

 

這面流浪七十多年的日章旗主人,就是死於新幾內亞的高砂義勇軍,來自花蓮縣秀林鄉的深山金夫。一位參戰美軍由戰場帶回後,一直珍藏在家,直到美軍逝世,孫子整理遺物時看到它,決定將它交給一對美日聯姻夫婦雷克斯.季雅克與敬子(Rex & Keiko Ziak),因為他們夫婦多年來發起「盂蘭盆社(OBON SOCIETY)」,致力歸還日章旗的工作。

 

旗子送到日本後,雖然旗子上的簽名都是日本名字(皇民化運動後,有些台灣人改為日本姓名),協會研判主人應是台灣人,再透過對台灣問題很有研究的友人永山英樹,永山英樹又透過王宗楠,經過七個月的追踪調查,終於找到主人的女兒。由於女兒已經高齡86歲,無法長久保存父親的遺物,而決定捐贈給老兵協會,也為協會增添一件極具意義的戰爭文物。

 

如何判斷旗子主人「深山金夫」是台灣原住民?王宗楠說,他和永山英樹首先從旗上寫的人名和日語片假名書寫的舊地名等字樣,以及簽名者人數不少,有一位是地方上的高階警察,研判深山金夫來自秀林鄉富世村,而且應是地方上的意見領袖。他先打電話到富世村聯繫,卻沒人認識。隨後透過臉書社群及各種文件的搜尋,在已過世的前省議員陳學益的回憶錄中找到線索,研判可能是陳學益的父親,並找到陳學益的弟弟,請他們提供日治時期的除戶戶籍謄本作為比對。

 

「很奇妙的是,在約好見面取得戶籍謄本的前一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夢,告訴我線索是錯誤的,果然第二天拿到戶籍謄本逐一比對下,證實深山金夫日章旗上四個子女的名字,和戶籍謄本上的名字不一致,線索又斷了。」王宗楠說。

 

這是王宗楠第二次為日章旗尋主人,第一次是2015年找到一位來自苗栗縣銅鑼的客家戰士,並順利交給後人保管,這一次他在遭遇瓶頸時,找到老兵協會請求協助,因為協會整理了靖國神社祭神簿裡的台灣兵名冊並將之數位化,這份名冊為很多台灣兵後代家屬找到他們戰殁海外的親人。

深山金夫(戰後改名許金夫)戰死沙場,額頭紋面的妻子盼不到任何消息,只能以丈夫可能討小老婆自我安慰,這是他女兒提供的照片。(圖/由王宗楠提供)

王宗楠後來還專程到富世村拿著日章旗照片挨家挨戶尋人,終於找到家屬,得知深山金夫家人戰後已搬離老家,戶籍上改姓許,成為許金夫,大女兒已86歲,兩個兒子都不幸早逝,太太也早已離開人間了,據大女兒說,母親戰後那幾年常常碎碎唸說,別人的丈夫都回來了,深山金夫一定是在南洋討了小老婆,否則為什麼還不回來?而當眾人看到旗子上深山金夫的子女寫著「多桑,請保重」字句,大家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深山金夫的大女兒,因年事已高,無力保存父親的遺物,因而捐出。(圖/由王宗楠提供)

儀式過程中一直保持神情肅穆的永山英樹說,他是帶著「很大的感動」之情來參加贈旗儀式,也感謝王宗楠幫旗子找到回家的路。

 

永山英樹說,二戰期間世界各國公認日軍的戰鬥能力世界第一,而由台灣原住民組成的高砂義勇隊尤其優秀,義勇隊隊員不只有超人般的戰鬥力,他們擁有的善良的心地及對國家的忠誠,受到日軍高度的尊敬,他希望透過這次的贈旗儀式,讓更多台灣人也能了解高砂義勇隊隊員的偉大事蹟,因為那是值得驕傲的台灣魂。

 

二戰期間在緬甸參加英帕爾戰役的老兵趙中秋也受邀到會場,如果深山金夫沒有戰死,年紀應和趙中秋相差不遠。趙中秋致詞時全程使用日語,彷彿又回到一位年輕氣盛的出征少年,慷慨陳辭。英帕爾戰役日軍死傷慘重,戰後能活著回到家的人少之又少,趙中秋成為見證該場戰役很重要的當事人。曾有日本媒體特地跨海前來採訪他,作為二戰戰史的重要佐證,反倒在台灣,他們長期以來成為被從歷史中抹去的一群人,歷史課本只剩「八年抗戰」的敍述,全台灣找不到當年至少五萬人死難的台灣二戰史蹟。趙中秋的故事幾乎沒有台灣媒體對他感到興趣,此情此景令人不勝唏噓。

 

台灣轉型正義協會理事長朱家煌醫師說,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受到日本教育的影響,對於保家衛國的軍人非常尊敬,台灣人被徵調出征也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家族會在出征前去照相館拍全家福,鄉里也會在出征日盛大歡送,日章旗和千人縫都是戰士帶上戰場的護身符。如果有陣亡的戰士,同袍會將遺骨送回故里,地方士紳民眾會在車站列隊向遺骨致敬,代表任務結束光榮凱旋。因為亡者無法出聲,儀式也靜默肅穆,所以稱作「無聲的凱旋」。

 

他說,戰爭結束當時,參戰的台灣兵不論生死都是無聲的凱旋。因為戰死海外的就只有一個裝著當地砂土或是遺物的骨灰盒,而生存下來的人,回鄉也沒有熱烈的歡迎人潮,只剩一片蕭條跟不確定的未來。這場捐贈儀式,所有來賓就是用感激的心情,來迎接這位戰士的凱旋歸國。

 

長期搜集近代史料的朱家煌說,早年國民黨政權在台灣徵兵時,台灣役男依照指定時間由親友歡送到車站集合,讓軍隊長官非常訝異。因為在中國,只要聽說地方要徵集兵員,能跑的都跑光了,會在部隊裡面的,很多都是比較倒楣的被抓回來,還有出門買醬油被路邊拉伕的小孩。這代表台灣中國兩地有明顯的教養落差,而中國人在國共內戰的拉伕記憶就透過教育轉殖到台灣人的腦子裡,變成台灣總督府在台灣拉伕去當炮灰,這和史實嚴重不符。

 

代表接送贈旗的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吳祝榮說,協會以歡喜與期待的心情來接待,因為一面旗代表一條命,雖然時隔七十多年,旗上的血跡色澤轉淡,但印記依舊清楚,冥冥中似乎是旗子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他也希望政府更重視這段台灣歷史上政權移轉前死傷慘重的戰爭故事,為當年保衛家鄉而戰死的台灣兵設立紀念園區,讓後世記取戰爭的殘酷,也讓歷史真實呈現。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進入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熱門關鍵字:

談古論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