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體育局為提升各公園游泳池的經營成效,於108年下半年進行營運效益研究,針對使用人次下滑、場館設施老舊損壞及救生員配置不足等問題分析成因,並提出具體改善作為。
台北市公園游泳池自民國66年起至93年間陸續興建完成,由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管理,105年度起改由體育局陸續接管,目前由體育局管理之公園泳池共有前山、七虎、克強、前港、天溪綠地、三民、新生、碧湖、大湖、玉泉、玉成、木柵、青年等13處,多數採委外營運模式。
體育局研究報告指出,北市平均每1.35平方公里即有1座游泳池,總密度為全台之冠,形成高密度之競合形態;公園泳池平均使用已達約25年,設施逐漸老舊,相較於92年後陸續完工啟用之市民運動中心及新興民間經營場館,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
為提升泳池使用人次,體育局將加強委外場館之履約管理及輔導,要求營運廠商即時改進民眾反映之缺失,並落實場館設施設備之維護保養與修繕,以及推廣具有特色性之活動及課程。體育局也將研議進行場館翻修、整建、廢除、轉作其他公共設施,或引進運動中心模式改變營運方向,以提升場館之使用效益。
另因近年考照難度提高及薪資水平低等問題導致救生員人數不足,體育局將配合教育部體育署109年度施行之「游泳池管理規範」,加強履約稽查管理、執行泳池衛生安全聯合檢查,以落實救生員配置人數規定。
體育局現已啟動青年、新生、碧湖及三民公園游泳池招商前置作業,預計109年完成招商,期望藉由各項精進作為,持續活化臺北市公園游泳池設施使用,提升軟硬體服務品質,打造全民有感的樂活運動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