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綠色暨大貼心保護 幫穿山甲搭樓梯

中央社/ 2019.12.19 14:10

綠色暨大貼心保護 幫穿山甲搭樓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219 14:10:32)暨大良好的綠色校園空間,不僅環境宜人,同時也提供了野生動物棲息的絕佳場所,同學在校園裡甚至能親眼看到和拍攝到穿山甲。校方為避免穿山甲因機車道路緣石過高而無法攀爬,受機車騎士壓迫或被野狗追,特地於12月18日(三) 設置「穿山甲階梯」,並邀請校內師生共同參與。

全世界的穿山甲總共有8種,4種分佈在亞洲,4種分佈在非洲。在臺灣野外的穿山甲只有一種,是臺灣特有亞種(臺灣穿山甲;學名: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穿山甲在分類上為鱗甲目、穿山甲科、穿山甲屬,主要活動時間為夜間。成年的穿山甲從頭到尾全長約100公分,背部佈滿鱗甲,腹面長滿濃密的短毛。牠還是「無齒之徒」,口腔內沒有牙齒,有細長的舌頭,平時以螞蟻或小昆蟲為主食。穿山甲是一胎生,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2月是牠們的交配期,懷孕期大概為10個月,穿山甲幼體在每年的秋天或冬天出生。穿山甲也是哺乳類動物,1歲之前的穿山甲會依賴媽媽照顧。1歲之後,也是秋冬的季節才會脫離媽媽,開始獨自在野外生活。

通常戰鬥力極低的野生動物,遇到危急狀況,都是爬到樹上避難或搖晃著身驅快步溜之大吉。穿山甲在野外活動遇到危險時會捲縮成一團,因為牠跑不快、沒有攻擊力,在臺灣一直以來都活在人為獵補的壓力之下;當遇到獵捕者時全身捲成球狀,獵人就直接把牠放進麻布袋裡,省時省力。傳統中藥材認為穿山甲全身鱗片、爪、肉都可入藥使用,但已被證實無效,食用其肉則可能有寄生蟲感染的顧慮。穿山甲這種弱小的佛系生物,真的需要好好保護。

除了上述提到的人為獵捕壓力之外,穿山甲在淺山環境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被車撞傷、撞死或是被狗追咬。目前在暨大,容易看到牠的地方是汽、機車道,尤其是機車道。由於機車道鄰近桃米四菓坑,正是牠的重要棲息地。在即將進入冬季的這幾個月,剛好是牠們的繁殖季、幼獸脫離母獸要獨立生活的時間。受傷的穿山甲不易治癒,暫時被圈養醫治的穿山甲也容易因緊迫而造成腸炎和胃炎的狀況,許多被救送的穿山甲往往因為對人工照養環境的不適應而死亡。

暨大為避免穿山甲因機車道路緣石過高無法攀爬,受機車騎士壓迫或被野狗追趕。經收集相關學者專家意見後,校方設計穿山甲適用樓梯及專屬貼紙,並邀請校內師生共同參與設置;後續亦將規劃環境教育場域之路線,期望讓更多民眾看見暨大用心經營的成果,促進社會大眾生態及環境保育意識。

提醒夜晚行經暨大的汽、機車道,請放慢速度。一方面顧好自己的行車安全,同時保障這號稱萌獸等級穿山甲的生存安危。如果在暨大校內發現受傷的穿山甲,請通報學校警衛室或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急救站。

訊息來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66595.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