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 12/7傳藝中心隆重開幕

中央社/ 2019.12.07 18:19

「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12/7傳藝中心隆重開幕 逾350件臺灣珍貴北管文物齊聚 再現北管鏗鏘風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1207 18:18:45)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今(7)日舉辦開幕式,文化部次長蕭宗煌、策展規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簡秀珍、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傳藝中心主任陳濟民與各界貴賓及參展軒社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該展共集結全臺珍貴北管文物超過350餘件,是臺灣近期規模最盛大的北管藝術主題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10年5月23日止在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舉行,並藉此盛會舉辦為期兩日(12/7-12/8)的「臺灣北管藝術交流活動」,開幕日共15個借展軒社、2個公部門典藏單位及4位民間藏家共同與會,展現全臺北管藝術大會師,現場熱鬧滾滾。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致詞時特別感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簡秀珍副教授、邱坤良教授,以及前宗教博物館館長江韶瑩教授的策劃與協助,讓傳藝中心舉辦了近年臺灣最完整的北管文物展覽。蕭宗煌次長提到,在沒有正規學校教育的年代,北管子弟團可說是臺灣最早的音樂學校,臺灣的傳統音樂也是從軒社、曲館展開的,舉凡迎神廟會、嫁娶入厝、歌仔戲、布袋戲或是客家的採茶戲,北管音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與生活息息相關。非常欣慰看到前輩藝師對傳統文化及北管的堅持,也看到許多年輕一代參與其中,讓臺灣的北管藝術能夠延續與傳承。文化部在鄭麗君部長上任以後,對於傳統藝術非常重視,今(108)年傳藝中心在傳統藝術接班人計畫及開枝散葉計畫預算倍增,就是為了支持傳統藝術的傳承及推廣。傳統藝術是文化的根,未來文化部將持續支持傳藝中心辦理相關人才培育、展覽與演出活動,讓北管及各項傳統藝術持續發酵與傳承,且生氣盎然的在民間流傳。

傳藝中心主任陳濟民則指出,本次展覽展品內容共集結全臺珍貴北管文物超過350餘件,其中傳藝中心典藏品近100件,包含總蘭社慷慨捐贈的大批文物,並向全臺具代表性之15個北管軒社、3個公部門典藏單位,以及多位民間藏家借展達260組件,是臺灣近年規模最盛大的北管藝術主題展覽,感謝各方協助才能促成此展。本展有5大特色:品項最豐富、地域最寬廣、歷史最綿長、工藝最精美、文資最寶貴,完整呈現臺灣北管藝術橫跨戲劇、音樂、陣頭、信仰、社會組織的飽滿力道,也集結全臺7縣市(雲林、彰化、臺中、新竹、臺北、宜蘭、花蓮)極具代表性的軒社參展,彰顯在地文化。輸人不輸陣的軒社珍藏文物也在本展難得曝光,帶大家一睹多位工藝大師的精采手路。

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致詞時表示,今天的活動本身很有意義,表示政府重視北管文化,像傳藝中心這次主辦這麼大型的北管展覽也是歷來極為少見。北管文物的保存很重要,可以留存記憶和故事,但最主要的還是承傳北管文化的人,必須要靠前輩傳給後輩,才能代代傳得下去。因為政府重視的關係,現在各軒社都做得不錯,也期待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策展規劃簡秀珍副教授則表示,這次的策展期間承蒙各軒社大力協助,借出寶貴的文物參展,這些都是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北管子弟帶來熱鬧的綵街及演出則是無形文化資產,在看這次展覽的時候,希望親身經歷過的長輩,可以向子孫們訴說過去的經驗和故事,讓這些孩子在新的時代再去繼續新的故事,也希望大家看了展覽之後更關心北管的藝術和在地的文化,讓更多的北管故事在臺灣社會流傳。約1年半的展覽期間,每4個月都會進行一次部分換展,歡迎大家來欣賞這個難得又精彩的北管展覽。

本展名稱為「憨子弟・瘋亂彈」,其中「子弟」意指業餘參與北管社團活動的人,因為對社團的投入相當徹底,故被戲稱為「憨子弟」,從中可見他們對北管的執著與一往情深。而北管音樂因廣泛使用在酬神演戲、迎神賽會、祭典儀式、婚喪喜慶等活動,其外顯的戲劇、陣頭、組織,乃至內化的信仰和規矩,在在體現出臺灣人的生命情調與審美品味,因此展場規劃「看戲」、「出陣」、「對曲」、「規矩」、「團結」五大單元,將透過北管音樂、戲劇、陣頭、信仰、組織與社會互動等展示內容,帶領大家認識這位熟悉卻又陌生的老朋友。

展示的物件,見證了北管人對於音樂及戲曲的熱愛,本次提供文物的全臺軒社包括士林永平福德宮、社團法人台北共樂軒民藝文化協會、台北靈安社、三重南義社、新竹同樂軒、新竹振樂軒、台中何厝新樂軒、梨春園北管樂團、北港集雅軒、花蓮社、羅東福蘭社、宜蘭總蘭社、頭城武營協和堂、頭城東嶽興安堂、頭城城隍郡玉社等計15個軒社,此外,花蓮縣文化局、宜蘭縣台灣戲劇館與宜蘭縣史館,以及5位民間收藏家亦鼎力協助出借珍貴典藏品,展出的文物項目豐富多元,除了各式北管樂器、戲服外,軒社出陣時的各式物件,包括頭旗、菜刀旗、三角旗、壓帆旗等作工精美,且具有歷史意義與表現軒社精神的北管繡旗,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其中北港集雅軒出借的「貢地蓮花紋弔喪旗」更於107年為雲林縣政府指定為古物;手藝幾近失傳的花籃鼓架、春榭、木雕彩牌,歷史久遠的往來信函、禮簿、劇團登記證等,也可看出過去北管的光輝歲月。

除了北管主題展覽外,傳藝中心同時也藉此盛會在宜蘭傳藝園區文昌祠廟埕廣場辦理為期兩日(12/7-12/8)的「臺灣北管藝術交流活動」,邀集全臺各地共9組具代表性的軒社帶來北管音樂與戲曲的真實呈現,以排場、吹牌、幼曲等演出型式,讓民眾有機會實際近距離體驗臺灣傳統重金屬音樂的震撼,更將以觀摩競演的方式,讓北管子弟齊聚一堂,用藝術進行文化情感的交流與對話。

「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自即日起至110月5月23日止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園區展示館展出,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觀;另外也歡迎民眾把握12月7日至8日的北管藝術交流活動,親身體驗並感受北管音樂的熱情。詳細資訊請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cfta.gov.tw/cultureeventdatelist_31.html。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6582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