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疾病末期的不適會限制行動!採用物理治療可提升生活品質

Heho健康網/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9.11.22 12:30

新聞圖片

物理治療不僅能有效減緩臨床症狀,透過肌耐力與動作功能訓練,更能提升安寧病人生活品質,但所有服務須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才能提供有溫度的的物理治療服務。

普羅大眾對物理治療的概念,通常停留在骨科、腦中風或脊髓損傷的患者,談到末期病人的物理治療,往往抱持「他們已經臥床,還有需要嗎?」但參考美國制度,物理治療有九大專科,比台灣多了五類,其中就包括安寧照護。

早期介入安寧療護 有效緩解症狀與不適

根據「末期病人」的定義(即1年內可能死亡的病人),許多末期病人雖有不適,但活動力仍不錯,經由物理治療,可以幫助病人更舒服,行動更自由。然而,即便是安寧團隊的醫護人員,也未必真正理解物理治療對安寧病人的好處;通常只有少數水腫、疼痛嚴重的個案,才會照會物理治療師,因此應該要更早讓物理治療師參與團隊,照顧陪伴末期病人。

物理治療對於安寧病人的症狀緩解有很大的成效,包括水腫、便秘、呼吸急促、睡不好、疲倦等;也能幫忙增強病人肌耐力與活動力,從只能臥床到坐起,從不能久坐到可坐輪椅外出等。簡而言之,物理治療是透過緩解病人的不適感、提升活動能力,提升安寧病人最後這段時光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許多乳癌患者在急性治療之後到末期,會出現水腫、肩頸疼痛的情況,透過適當的運動、淋巴按摩可以減輕水腫、疼痛;大腸癌患者則常有便秘、腹瀉等症狀,也可以透過腹部按摩、放鬆肌肉等方式來調整;呼吸急促則可透過擺位姿勢、教導呼吸方法來舒緩;而常伴隨疾病出現的疲倦,透過適當活動與生活作息安排,都可有效改善。

許多安寧病人的家屬總認為病人容易疲倦,應該多休息,反而讓病人長時間臥床,或由家屬一肩擔起所有生活起居瑣事……,這些往往都是過度保護。物理治療師則會根據患者的現況、評估其能力,給予適當的生活訓練,協助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走出病房,完成心願。

曾經有一位安寧病人非常希望參加孩子的中學畢業典禮,照護團隊得知後,便開始規畫各項事前準備,包括提升體力與肌耐力,讓因脊椎疼痛無法久坐的她,能有較多體力撐完半天的典禮,當天配合背架、可躺式輪椅等輔具的協助,以及醫師用心調整的止痛藥,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終於實現病人心願。

設定短期目標 逐步邁向圓夢

除了瞭解病人的期待與願望,透過評估並配合訓練以協助圓夢外,團隊有個很重要的認知,就是訓練並非一蹴可及,一般物理治療師會以「週」為單位,與病人討論短期目標;例如遇到病人罹患感冒影響病情與體力,待感冒痊癒後常常又得重頭來過,因此對患者、家屬與物理治療師來說,都需要極大耐心。

在治療師沒來的時候,家人也可以協助進行簡單的動作訓練。只是有些家屬心疼長輩,為病人做太多;有些則是太過急切,要求患者經常練習,超過病人身體的耐受力,兩種情況都太過極端。家屬應多與物理治療師溝通,了解病人能力的極限,才能進行有效復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從住院安寧到居家安寧 物理治療可一路陪伴

隨著大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逐漸普及,安寧療護已可提早介入,不再侷限於瀕死照顧,若是可以結合物理治療,更能有效提升安寧病人的生活品質。如今透過政府長照計畫項下的居家復能服務,也可讓物理治療師及早協助患者改善生活品質或預防一些症狀發生,並陪伴患者走到最後。由於在治療過程中,物理治療能有效紓解病人身心壓力,更能建立信任、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因此往往到生命末期,治療師除了物理治療外,還能提供病人陪伴與心理支持。

目前國內末期病人可藉由住院安寧、居家安寧、安寧共照等得到團隊照顧,在住院安寧的部分,須由醫師照會,物理治療師才能介入;反觀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UT MDA),甚至可以由病人主動提出需求,讓物理治療師加入其照護團隊,物理治療服務更具可近性。

當患者病情穩定後,可選擇從醫院返家接受居家醫療服務,也可以由醫師轉介物理治療師,到府提供相關治療與訓練,由於缺乏醫院的設備,治療師往往就地取材,利用患者家中物品輔助,也會協助調整居家環境或動線,使患者行動更方便流暢。在陪伴末期病人的過程中,物理治療師並不只是如多數人想像的「教運動」,而是以協助病人完成心願為目標,物理治療師發揮專業來協助達成。

例如,曾有一位居家安寧病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與家人同桌共進晚餐,對平常人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日常,但對這位長期臥床的病人而言,坐上餐桌卻是一大挑戰,於是治療師便將此設定為目標,循序訓練,慢慢的,病人可以起身並坐稍微久一點,最後終於能夠坐上輪椅出房門到餐桌,與家人一同愉快地聊天、用餐。儘管過後數日患者就辭世,但他留下的感謝卡,字字撫慰家屬與治療師的心。

物理治療師養成過程中,學習到的往往是完整SOP,然而一旦走入臨床,特別是安寧病人,經常會有不同的狀況,必須依照治療目標彈性調整治療手法,例如乳癌患者術後常見的淋巴水腫,常規採取按摩、綁繃帶、運動等方式來消腫,但綁上繃帶可能造成不適,此時應先評估治療目標,若是以舒適照護為優先,則以按摩為主,不綁繃帶;若以消腫為目標,綁上繃帶的效果還是較為顯著。

物理治療雖成效顯著,但現階段若要投入安寧療護,仍受限於醫療團隊的認知與健保規定,參與非常有限。期許制度規劃者能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初衷,更能在有限的醫療及健保資源下,全盤考量制度面之設計,多多應用物理治療專業,提供病人更好的照護品質。

作者 / 張維君(採訪整理)
口述 / 曹昭懿(前台大物理治療系主任暨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主任)

※ 本文授權自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原文見此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方念華專訪-平靜做好道別的準備 晴天總會到來

追求生命的安歇之處 安寧照護讓疾病末期的恐懼減少了

活到110歲還非常健康 秘密來自「免疫細胞」抗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