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4)天是世界糖尿病日,而2019糖尿病年鑑出爐,台灣糖尿病患已經超過230萬,而每年還以2.5萬人的速度在增長,其中第二型糖尿病的人數佔了9成以上,多半是「飲食習慣」造成的。
而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調查,全球目前有4.63億人患有糖尿病,比去年又增加了3800萬人。而便宜、隨處可得的「糖」,就從美味天堂,變成了健康公敵。
糖也要徵稅?
「糖」帶來的健康危害,讓糖尿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前五名,尤其是含糖飲料中的添加糖,會讓血糖快速上升,比起碳水化合物有更大傷害;而國際上每年更有150萬人以上是死於糖尿病。
為了抵擋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像是匈牙利、墨西哥、愛爾蘭、英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都以課徵「飲料税」,或是「糖稅」來遏止大家喝飲料的習慣。
比較正向的例子,像是匈牙利在2011年9月開始課徵「軟性飲料税」之後,22%的人減少能量飲料消費,19%的人減少了含糖軟飲料的攝入量;而美國伯克利市在課徵每盎司(約28.3公克)1美分的含糖飲料稅之後,碳酸飲料消費量已下降超過20%。
另外,美國費城從2017年起,每1盎司(約28.3公克)含糖飲料課徵1.5美分的糖稅,也減少了38%的消費量,這項追蹤研究也刊登在世界四大頂尖醫學期刊《JAMA》中。
而同樣是在亞洲的新加坡,也預計在2020年展開「減糖」政策,新加坡衛生部採取「健康分級」標示,希望把飲料的含糖量分為5級,從最健康的A級,到最不健康的E級,鼓勵消費者認清楚「健康飲料」有哪些。
同樣實施這項政策的智利,在政策推行1年半後,貼有「不健康飲品」標籤的飲品銷售額下跌了25%,支持這項政策的人認為,這是因為大家有了更簡單的方式去了解,什麼樣的生活品質才是最好的,也讓飲料製造商願意去開發更健康的飲料,而不是只用「糖」來吸引人。
台灣做得到禁糖/減糖嗎?
不過跟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台灣的含糖飲料大部分是來自「手搖杯」。國健署長王英偉曾在受訪時表示,台灣的飲料是非常「客製化」的,有配料、有大杯小杯、可以選有糖無糖,不像規格化的包裝飲料可以用重量來課稅,必須要同時考慮到執行的難易度。
而以含糖飲料的風行程度,台灣要直接禁糖也有很大的困難,所以衛福部一直希望可以從「減糖」的角度著手,讓民眾可以先了解「糖」對於「健康」的危害,同時知道自己每天吃下了多少糖。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添加糖」的攝取量不要超過總熱量的10%;一個每天所需熱量是1500大卡的人,不能吃超過150大卡的添加糖,大約是7.5顆方糖的量,大約等於一杯7分糖的大杯手搖奶茶。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說,目前的食品標示,包裝飲料上必須把「糖」的公克含量、熱量單獨、清楚的標示;而手搖杯則需要在店內、點餐單或是任何可以看到的地方進行標示,「如果一抬頭沒看到,可以問一下店家你們的糖分標示在哪。」
而3分糖、7分糖、全糖、半糖,這些客製化標示,都必須換算為方糖量,一塊方糖等於5公克的糖,而每公克的糖有4大卡,所以標示為「7塊方糖」,大家就知道喝進35公克的糖、140大卡的熱量。
「不過手搖杯還有配料含糖的問題,所以目前能推行的,是把可以控制的資訊揭露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懂得為健康做選擇。」李婉媜說。
國民健康署社區組科長秦義華則說,國健署曾經推行過一個方案,在手搖店放置「無糖更健康」的牌子,並跟店員合作,請他們多推薦「無糖」或「微糖」的飲料,選擇購買無糖的人數的確增加了;而他們也觀察到,在大學中的員工合作社,會針對含糖量標示「紅黃綠」3種健康警示,是個很不錯的示範。
「我們也在想怎麼用更直觀的方式,把『少吃糖』的概念慢慢變成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在跟教育部研議,看是不是能把紅綠燈的概念,在某些學校先試辦,之後擴展到健康醫院。畢竟學生是喝含糖飲料的主力族群,也是需要關心健康的下一代。」秦義華說。
不過推行減糖、禁糖,除了要顧及健康之外,也不能一下子打壞經濟,總是要給廠商一點時間研發新產品或轉型,國健署也坦言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但最重要的是,民眾會不會知道要去看含糖量標示,或是知道含糖飲料的危害、減少喝飲料的次數,全民健康必須一起努力,才能成功。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糖尿病前期」有4項危險指標 研究告訴你:用曬太陽方式逆轉!
糖尿病年輕化!12~15歲是罹病高峰 醫師:每天都要吃早餐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