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編輯黃暐迪/綜合報導
居住正義近來炒得沸沸揚揚,公民團體更走上街頭夜宿要求政治人物拿出具體作為、落實政策,有房市專家以香港和新加坡做比較,重新定義住房與社會經濟的平衡點。
房市專家胡偉良表示,反送中持續進行,每到週末香港街頭一再出現嚴重的抗爭活動,影響了香港的國際形象,同時也影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房市專家胡偉良點出香港年輕人要買房是一大難題,而對新加坡人來說買房是「生活」的一部分。示意圖/pixabay
胡偉良認為,「法治」提供了一種穩定的預期,建立了一種穩定的信任關係,並且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正因如此,香港才能成為全球自由港,全球的人才和資本在此聚集。但近來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打破了人們的穩定預期,普通人的生活被打亂了。
事到如今不可否認,香港經濟發展模式存在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香港的基本盤是穩定的,不能在潑洗澡水的時候,把孩子也給潑掉了。
拿新加坡與香港比較,香港年輕人要「居者有其屋」,變得非常困難?在住房問題上,香港和新加坡是不同的模式。在香港年輕人買一套自己的房子,是難以實現的夢想,而在新加坡,大學畢業之後,買一套公寓並不是夢想,而是「生活」。
香港年輕人痛恨「地產霸權」,這是香港經濟模式的組成部分,也是香港年輕人的魔咒。房子已經被高度金融化了,香港並不是缺少土地,即便缺少土地,以現在的技術和資本能力,填海造陸也是可以的。土地、開放商以及擁有房產的人都成為一個利益集團,地產變成了圍城,在城裡的人,不想讓外邊的人再進來了。
地產構成了香港經濟的支柱,加上金融、法律等行業,形成了香港經濟特有的模式,但是,這些行業並不能製造足夠多的就業崗位,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基在過去幾年沒有增加太多,遠遠趕不上房的上漲程度。
新加坡在1960年成立了建屋局,目的就是為一般民眾建造廉價住房。圖/pixabay
反觀新加坡,胡偉良舉例,唐代大詩人杜甫曾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詩正是新加坡建屋局的宗旨。已故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深知,有恆產者有恆心的道理,在他自己的自傳中,他說,“我要建設一個居者有其屋的社會,人們買住房和租賃組屋的態度強烈的不同。
最後胡偉良表示,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基本建立了“居者有其屋”的社會,也保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在一個城市化的社會中,住房不僅是擋風遮雨的地方,也是家庭穩定與和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