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鬆綁 農產品初級加工管理一元化
【記者陳莉婷/綜合報導】長久以來,小農型態生產農產品利潤偏低,若欲以加工方式提高農產品價值,則會遇到法規上取得工廠登記不易的困境,因此小農型態的農產品初級加工,總停留在家庭作坊的層次,不僅難以進入大型通路,更難使其加入食品溯源追蹤系統,進一步確保食安標準。
緣於此,第六次全國農業會議決議建構由農委會管理,生產到初級加工一元化管理制度,而農委會提出的「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正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理中,預計本會期能獲得三讀通過。該項主要修正內容在於開放農民於農業用地取得合法容許加工設施者,得請登記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
日前,農委會舉辦「農產加工創新路: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法」農業政策座談會,邀請產官學針對此一議題集思廣益。會中,主委陳吉仲強調,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修正案的通過,最大的效益是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透過農產品初級加工,讓盛產的農作物多了一個去處,強化產銷調節能力。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進一步說明,為了輔導投入農產品初級加工農民,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使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推廣的可行性,農委會成立農產品加工整合服務中心及七處農產品加值打樣中心,針對乾燥、粉碎、碾製及焙炒四大類初級加工範疇,讓農民對於擬加工產品,提供相關設備實際操作學習,以及對於加工品項技術與推廣的諮詢的服務。這項輔導措施,廣獲農民朋友好評。
強化溯源追蹤 初級加工食安不放鬆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憶鎧表示,初級加工場的運轉和產品還是得受到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的規範,並且連結食品業者登錄系統,相關產品同樣受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範,和過去並無不同。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組長林鈴娜則強調,欲從事農產品初級加工的農民在取得加工場場證之前,必須接受農糧署舉辦的40小時課程並通過測驗,同時加工原料必須是採用國產溯源登錄、產銷履歷驗證、有機驗證及有機轉型期驗證之農產品。在政策鬆綁之餘,食安,是絕對沒有放鬆的空間。
小農期待,鬆綁之餘更要強化輔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陳人和表示,主婦聯盟針對開放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政策,舉辦了五場公民審議會議以彙集基層農民意見。一般而言,基層農民對於政策開放都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但對法令適用範圍和申請程序表示疑慮,顯示了本項政策開放的宣導力道還有待加強。另外,部分加工業者表示,理解開放限定在四類加工品是為了保障食安,但期待農委會能夠成立「品項風險評估小組」,對於正面表列的開放項目謹慎評估,在目前四大類加工品項之外,進一步開放。
與會來賓還有從事農產品初級加工的業者,淺草堂有機農場負責人曾吉生表示,依他個人的經驗,因為初級加工能夠提升農產品價值,部分有創意的年輕人因此願意返鄉從農,這是農業傳承更重要的意義。此外,曾吉生更強調,初級加工所需要投入資金不少,農政單位在輔導農民的時候,務必要告知相關的投資風險,同時他也呼籲有關單位要把關加工品項的重複性,切勿讓農民在同一地區一窩蜂成立類似的加工場,造成過度競爭。
好食機農食整合公司負責人謝昇佑則強調農地寶貴,建議除了目前開放農地設立加工場外,也進一步開放設立在農村的空餘閒地;谷芳有機茶園負責人李昌峻則是強調,食安重要,建議農委會要加強查驗,落實食安,真正好的品牌只有在嚴格的查驗下才能脫穎而出;樂農發休閒農場場長許宏賓則是分享其成功經驗,強調優質的初級加工品必須確認目標市場,做出區隔。同時他也觀察到,開放初級加工場有利於農村再生,青農帶著創意回鄉創業,老農則是發揮所長,不再是剩餘人力;屏東歸來大力參牛蒡負責人陳健行則從實際操作面建議農委會能夠整合產銷履歷、有機農產品、初級加工廠等三類商品標示,避免包材即因變更所造成的修訂與浪費。
中興大學黃琮琪教授總結與會產官學各方意見,開放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各方的共識,也是政府對農民負責的態度,他也期許未來在農委會的輔導下,眾多兼具技藝與創意的小農能夠開創出一連串小而美的小農加工品精緻品牌,但在市場開放的同時,有意投入者也千萬不要忘了風險評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