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EGFR突變肺癌標靶一線治療大突破 第三代證明有效延長整體存活期

台灣好新聞/記者林茂榮/採訪報導 2019.10.31 14:33

記者林茂榮/採訪報導

肺癌蟬聯台灣人癌症死因榜首長達15年,超過半數的第四期肺癌患者存活期不到九個月。在11月「全球肺癌關注月」即將到來,如何讓晚期肺癌患者延長「存活期」為首要目標,不只活得久、也要活得好,長治久安。


過去第四期EGFR突變肺癌患者,其整體存活期在第一、二代EGFR標靶藥物得以超過兩年,但一直無法突破三年瓶頸。日前歐洲腫瘤年會(ESMO)傳來的消息振奮人心,最新數據顯示,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出現,使得第四期EGFR突變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OS)首度超過三年,不僅副作用較第一、二代標靶藥物小,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且對於腦轉移患者也提供較佳的療效,可說是晚期標靶治療15年來的重要突破。


一位59歲陳女士發現罹患肺癌時已是局部晚期,原以為無法慶祝六十大壽,嘗試手術切除後,肺癌還是轉移至腦部及骨骼,整天鬱鬱寡歡,提不起勁,在醫師鼓勵下接受第三代EGFR標靶治療,至今已超過三年,目前持續接受治療中。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最新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從2007年每十萬人口34.9人攀升至2018年每十萬人口39.8人,肺癌死亡率逐年增加。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表示,根據癌登統計,每年肺癌患者新增超過一萬兩千人,其中死亡的就超過九千人,殺傷力可見一斑。


以肺癌第一、二期患者來說,因腫瘤較小,可開刀根除病灶;但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患者確診時,卻已是晚期肺癌,並無法像早期患者透過手術等方式達到根治。陳育民理事長表示,抽樣分析健保資料庫2002到2008年,共33,919筆肺癌患者資料可發現,半數第四期肺癌患者存活時間不到九個月,因此在治療晚期肺癌患者時,首重的就是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OS, Overall survival)。


陳育民表示,針對EGFR基因突變肺癌的第一代與第二代標靶藥物,兩者整體存活期並無顯著差異。從第一個肺癌標靶藥物問世至今已15年,終於出現新曙光!日前在2019年歐洲腫瘤年會(ESMO)大會上,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在第三期跨國臨床試驗FLAURA的最新結果顯示,可延長患者的整體存活期達38.6個月,結果顯著優於前兩代標靶藥物,這也是第四期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首度超過三年,此研究對於晚期肺癌患者延長存活具指標性意義。


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說明,根據FLAURA試驗結果,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PFS,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與整體存活期,表現都優於第一代標靶藥物,是目前唯一存活期可超過三年的標靶藥物;且副作用較第一、二代標靶藥物少,提供患者較佳生活品質。


王金洲醫師說明,在治療上醫師會通盤評估患者狀況建議治療選擇,根據目前NCCN(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肺癌治療指引,第一、二、三代標靶藥物都列入第一線治療選擇,其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第一線使用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可使整體存活期達將近40個月,評估其副作用、療效等,NCCN指引已經將其推薦為首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