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冰河時期孑遺植物-台灣山毛櫸 秋季訪黃金林攻略

旅遊經/旅遊經/洪書瑱 2019.10.30 10:36


台灣山毛櫸黃金林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台灣目前「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珍貴稀有植物,包括:台灣穗花杉、南湖柳葉菜、台灣水青岡、清水圓柏等四種,其中「台灣水青岡」對許多民眾來說可說是相當陌生,但這就是秋天會變金黃,數大一片稱為「黃金林」的「台灣山毛櫸」!「台灣山毛櫸」是冰河時期孑遺植物,春天吐出新綠、夏日碧綠盎然、秋時葉黃耀金、寒冬葉落枝枯,四季景色迥異,各有不同姿態。根據相關資料,台灣山毛櫸僅生長於台灣北部一些偏遠山區中,而宜蘭縣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台灣山毛櫸步道能提供民眾方便行走前往,感受迷人景緻之地。


台灣山毛櫸步道單程3.8公里,需原途折返,雖然方便民眾前往,但往返步行時間還是得依照個人體力、駐足時間不同,約需3小時左右,是出發前需有所考量。自然步道以土石原始鋪面為主,部分坡度落差大路段,則是土木階梯或木棧道為輔助鋪面,其中在里程2.6-3.1k路段,海拔落差約100公尺,階梯型式鋪面,去程為下坡,返程上坡,因此這一段500公尺長的路段,真的要特別衡量行走體力,且避免疾步行走。考量自然步道有土石原始鋪面,且在霧林帶潮溼山區環境,以及秋季午後為霧雨氣候,因此部分路段難免泥濘,因此建議民眾走步道可穿著運動鞋、登山鞋或雨鞋,並攜帶登山杖,並備妥保暖衣物(目前溫度約8-13°C)。


2.5k雲海


3k遠眺台灣山毛櫸林


巧遇帝雉


翠峰湖及台灣山毛櫸步道所在地,昔日是屬於大元山分場的範圍,因此,目前台灣山毛櫸步道的路線,大部分是沿著早期伐木在山區鋪設運送木材軌道,所遺留的路線,所以步道沿途除可看見早期伐木後遺留的鋼繩,也可以看見復育造林的工寮遺跡。部分路段為了減少泥濘,也以葉脈為造型設計鐵製踏面,也成為許多民眾取景的好視角。水氣適宜又逢見晴之際,在里程2.5k處有機會遇見雲海,另行走在稜線路段,若晴空萬里可遠眺蘭陽平原、太平洋、稜線上台灣山毛櫸純林。建議民眾提早出發,一步步在步道行走時,除了可以避開人潮,或許還能巧遇帝雉或黃喉貂!


由太平山莊通往台灣山毛櫸步道主要動線為翠峰景觀道路,該道路全長16.5公里,路寬約5公尺,道路所在位置為翠峰湖生態保育區,為避免過多車輛進入而影響野生動物棲息及減少車輛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有鑑於104~107年台灣山毛櫸步道旺季啟動交通管制措施,故在山毛欅變金黃時間10月19日~11月17日之際每周六、日時,考量有限的停車空間,循例實施動態總量(200輛)交通管制措施,當進入翠峰湖車輛總數達200輛,即不再放行車輛進入翠峰景觀道路,需等待有車駛出,才會再放行。


為鼓勵高乘載運輸,除九人座小客車、機車、住宿翠峰山屋遊客車輛、公務車輛外,其餘車輛一律不得進入。總量200台限制時間,依據經驗,若天氣預報特別晴朗,遊客人潮眾多才有機會約在10-11點間啟動管制,因此,也不是每個周末都會啟動管制。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售票站平日6點開園,假日4點開園,而售票站距離台灣山毛櫸步道最近的停車場尚有約38公里,車行時間約70分鐘,考量秋季山區午後容易起霧或下雨,因此建議若要遊賞台灣山毛櫸步道儘量提早入園為宜。

 

到太平山一遊,除了山毛欅步道賞變葉之美外,許多民眾也會想要搭乘蹦蹦車,目前蹦蹦車票都是當日7點開始,開賣當日所有班次的車票,秋季一天班次只有8班(7:30首班、14:30末班,期間逢半點發車,每班次至多2列車,共有180個座位,總計1440個座位),因此,若要坐蹦蹦車建議一早排隊購買較晚的班次後,衡量自身體力能完成行走台灣山毛櫸步道,再趕回坐蹦蹦車較為適宜!


民眾若是搭乘國光客運運輸,抵達太平山莊已接近中午,大約10:30,若再搭乘自行聯繫的接駁車業者載送至台灣山毛櫸步道入口,估計為11:10,加上往返行走步道的時間需3小時,無法趕上搭乘國光客運14:30從太平山莊回程班次。因此,若民眾考量無交通工具,若想遊賞台灣山毛櫸步道,建議可自行聯絡太平山策略聯盟旅行社!

 
提醒民眾,依歷年統計約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期間為最佳賞葉期,惟今年太平山區提早降溫,有提早變葉及落葉的趨勢,建議民眾提早欣賞!而在此若有用餐考量,鄰近台灣山毛櫸步道最近的餐廳及販賣部,位於步道口附近的翠峰山屋,餐廳午餐供應時間為12:00-13:30,葷/素炒飯套餐;若無法趕上用餐,販賣部也有泡麵及飲品。因為步道沿途無設置公廁,欲上廁所的民眾,行走步道前可於翠峰湖環山步道口的公廁,或是翠峰山屋如廁!欲購買灣山毛櫸相關紀念品可於翠峰山屋購買,或是返程於太平山莊販賣部選購!


※.山毛櫸步道攻略懶人包──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全區導覽圖──



 

圖片:羅東林區管理處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