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今年30多歲,卻常覺得渾身不對勁,但檢查半天也查不出病因,只覺得雖然每天都睡足夠6-8小時,卻還是感到十分疲勞,讓他每天都忍不住要賴床。最後求助中醫,發現因為陳先生是上班族,吹冷氣及吃過量水果,且天天喝冰涼含糖飲料,全身無力都是因身體濕氣太重惹的禍。
「腸胃不好、消化吸收差及心肺腎臟排水功能差,容易淪為『濕氣』一族!」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伍崇弘指出,頭重、全身沒力氣、早上起床累、舌苔白厚或大便不清爽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伍崇弘以水蒸氣比喻,水喝進人體,需要熱能把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才能送進細胞使用。經常喝冰水,熱能無法馬上將水化為水蒸氣,於是身體瀰漫著水,濕氣重的人,吃什麼都補不到該補的地方,代謝性廢物反而會積在體內排不出去,濕久不去會積成痰,所以有些人痰多,都是濕氣作崇。
其他濕氣重的表現,還包括了肌肉無力,因脾主肌肉,當濕氣進入脾胃會有肌肉無力情形;大便不清爽,排泄物不成形、溏瀉、黏膩或出現便秘,但大便形質軟黏等都是體內過濕的症狀。
少喝冰涼甜飲 用「五苓散」趕走濕氣
清除體內濕氣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了運動以及飲食兩大部份。少喝冰涼含糖飲料,尤其難消化的糯米類更是大忌,易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
飲食建議除了注意營養均衡,食材應該以高纖與蛋白質為多,碳水化合物與高脂肪則較少,口味清淡,食用過程中宜細嚼慢嚥,飯後應該靜慮,因此不管坐或行,都要放空,減少接觸影音或3C產品,避免干擾氣血在脾胃的運作。
食療則可選擇薏苡仁、紅豆及花椒、生薑等辛香料,但薏苡仁、紅豆料理時不加糖,生薑不去皮等皆有益除濕,火鍋常使用的白豆蔻、砂仁等也具有化濕作用,有助幫忙排除體內濕氣。
伍崇弘表示,以豬苓、茯苓、澤瀉、白术與桂枝5種藥材組合的「五苓散」,有健脾利濕功效,也可經中醫師診斷後服用除濕; 此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道按摩,也可健脾益氣除濕。
中醫師推薦下半身肌肉訓練運動
另外,運動也是一個主要的除濕方式,運動發汗,讓水從毛孔排出即是排濕的良好管道,現代人如果不能避免冷氣房,可以多運動,
應看重早上7點到11點這段期間,就中醫理論上是脾胃經絡運行的時候,因此早餐是三餐的重點,應該質要好、量要夠。又脾主肌肉,運動上建議多鍛鍊下半身肌群,加強肌肉收縮,促進氣血循環,由外影響臟腑,來強健脾胃功能,如進行慢跑、單車、游泳等。
由於現在社會工商繁忙,多數上班族下班後沒有足夠時間進行較大的活動,建議可以進行健身運動如深蹲、橋式、棒式等,如果想柔性活動身體,可以選擇瑜珈來進行經絡的展延。但不管甚麼運動或活動,希望都是至少一週3次以上,每次30分鐘,長期實施才能獲得健康效益。(參考:《家裡就是你的健身房 每天20分鐘這樣運動效果好》)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