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國內高齡醫學權威,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就曾表示,老化是一個持續過程,而沒有一條明顯的「老的界線」。他表示,每個人在25 歲時,器官生理機能就會達到人生的最顛峰,之後就開始往下掉;40 歲之後會像溜滑梯般掉得更快。所以,他再三強調:懂得健康抗老,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防老課題。
那麼,這門「防老」功課該如何準備呢?陳亮恭認為50 歲以後,「吃」非常重要,不但要控制總熱量,還要聰明攝取營養素。因為他強調,人生要如何過得完全不受年齡的牽絆,有兩個最重要、應該要做好的外在條件就是:預防失能和失智。
為了預防失能與失智,陳亮恭最建議的方式,就是從「營養」和「運動」兩方向著手,趁著自己還年輕的時候,預先儲存好「各種健康的本錢」。特別是在50 歲之後,肌肉會加速流失。如果能在中年時期就存好「肉本」與「骨本」,就算到老年時腸胃吸收力變差,也能盡情開心過著自主又健康的生活。
簡單地說:預防失智症的兩大重點就是「調整生活習慣」與「訓練大腦功能。而在生活習慣中,最重要的是改善「飲食(適量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吃飯時細嚼慢嚥,因為咀嚼能夠刺激大腦,而細嚼慢嚥也可以避免攝取過量、吃八分飽避免肥胖,以免導致各種會引發中風及失智的「三高」、勿攝取過多糖及鹽分,避免造成高血壓或高血糖)」、「運動(每週運動三次,最好從事健走、慢跑、慢速游泳等「有氧運動」,且養成隨時隨地動一動的習慣)」及「睡眠(調整生活作息,以獲得良好睡眠習慣)」外,還有「多與人往來」及「多從事創造性活動」。
正如同90 歲老奶奶,《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作者吉澤久子所強調的「為了替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起責任,一定要竭盡全力地維持良好的飲食生活」,以下我將從一些研究與專科醫師、營養師們的建議中,彙整出50 歲之後,想要努力儲存好各種本錢的三大做法:
做法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有關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三大重點,首先是「減少外食」。因為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民眾如果在自己家中煮飯、減少外食,平均有47%的人可以「多活10 年」。再者則是營養均衡、多吃「原形食物」,而不是各種維他命丸、健康或保健食品。
當然,由於身體機能是持續老化且不可逆,因此,特別是有特殊家族病史的人,此時就要開始注意,並且從事簡單的飲食習慣。而這裡指的「簡單」,並不完全等於「積極養生」與「補充保健食品」而已。
根據過去所採訪過醫師及營養師的說法,不建議民眾隨便,並長期服用健康或保健食品的理由如下:
(1)不如天然食物。因為,天然食物的營養素並不只一樣,例如蕃茄,除了茄紅素之外,還有其他的維生素。假設只單吃茄紅素這一樣,而不是吃蕃茄,就無法吃到其他人體可能需要的營養。
特別在美國,是將健康食品稱為「食物補充物」,所以,「健康食品可以長期吃」這個觀念絕對是錯誤的。事實上,攝取均衡食物、平日釋放壓力,讓自己心情好,再加上多多運動,才是有助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而不是多吃健康或保健食品。
(2)添加物很難完全去除,長期累積會對身體有害。所有健康或保健食品在萃取的過程中,不外是加入水、酒精或有機溶劑,都很難完全去除,所以吃多了一定會累積以上這些對身體有害的毒素。這也是許多腎臟及毒物科的醫師,最反對民眾吃健康或保健食品的理由。
(3)可能會有重複、過量攝取的問題。例如在綜合維他命中,就含有魚肝油的成份,只是少了魚肝油中的Omega 3 元素。如果民眾不加以注意,就可能會有「某些營養素」重複、過量攝取的問題。
(4)吃不對,反而有礙天然維生素的正常吸收。就有醫師以維他命E 為例指出,如果它的旋光度與身體所需的相反,吃了過多這種旋光度相反的維他命,身體會被這些東西「佔滿」,反而無法吸收到從正常飲食中所攝取的天然維他命。
(5)不同維他命或健康、保健食品間會有「交互作用」。例如醫生常開給高血脂病患,降三酸甘油脂的Statin 藥物,如果與紅麴一起服用,則會有「加成作用」產生,並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緊急狀況下恐怕需要洗腎。
又像是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許多醫師會開給病患Aspirin,但如果與銀杏、魚油、大蒜精、紅麴、納豆等,抑制血小板凝結效果的食品一起服用,就會有交互作用產生。建議讀者們在服用這些健康或保健食品時,最好先問一下醫生,才不會讓自己面臨交互作用的風險。除了飲食要均衡攝取天然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非常重要。
因為水份佔人體比重的七成,一旦缺水,不但正常的功能運作會出問題,長期缺水分攝取不足,也可能引發不少的疾病。除了一般人常聽到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臟病、結石、心血管疾病等外,還有可能是導致失智的原因。人腦約有80%是由水構成,即使只缺少一點點水的分量,腦部隨即無法正常運作,顯示人類的腦部組織結構,就是無法承受水不足的狀態。
本文出自時報文化《空巢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35個必修學分》一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2/78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