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921後建物加強防震 學者:災害應變也應強化

客家電視台/ 2019.09.17 00:00

【梁雁 黃鈺淳 台北】

20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全台建築大規模損毀,政府也修訂法規,更嚴格審查建築物的防震程度,並推動都市更新,不過學者認為,防震不見得要拆除老屋,如果能強化社區組織,來提升災害應變能力,會減少更多的傷害。

斷裂的柱子,勉強撐住建築物,外露的鋼筋嚴重彎曲,看得出地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921大地震之後,政府除了修訂建築法規,也提出,都會區應該進行「防災型都更」。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 張金鶚:「房屋的改造計畫、都市更新,其實是有整建、維護跟重建這方式,如果能夠多元的都市更新的方式的話,那當然會使得社區的環境,能夠更多元,那社區的、鄰里的結構會更好。」

專家指出,都更的目的就是要改善防災條件,但並不代表所有的老屋都得重建。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 張金鶚:「第一個,應該先要經過老屋健檢的這個計畫,讓來確認到底這些老房子的結構,是不是安全,那當然如果不安全,就想辦法要來重建,那重建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想辦法跟鄰近的房子,一起合併來做重建,那當然就產生比較大的效益。」

不過進行房屋補強,最多只能減少建築倒塌的危險,要做到社區定期檢查和維護,少不了人力和組織調派。

我們今天來就我們忠順的環境,實際了解一下,可能發生的一些災害,和我們有一些什麼樣的,應變的一些方法。

這裡是台北市忠順社區,里長帶頭進行社區巡查,哪邊外牆需要補強,哪裡有潛在的災害風險,都靠志工組織來回報。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里長 曾寧旖:「政府要把關的就是,建商蓋的時候的檢驗,那在我們一般的基層來講,我們就是怎樣去把,這樣的一個組織,也就是說當有狀況的時候,我馬上可以號召人出來。」

若不幸發生地震,事後的應變更是減少傷亡的關鍵,這個時候還得靠社區組織,來安置居民、提供救災物資。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里長 曾寧旖:「我們會要請我們應變組織的行政班,它就要去查看了,當然我們也會透過我們的群組,讓我們這些鄰長,他們要到,他們的負責服務的範圍裡面,去看一下有沒有環境有被破壞掉,有沒有一些民眾需要協助。」

社區平常就得進行防災演練,提高居民的防災意識,也透過各種資訊,告知居民怎麼逃生。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里長 曾寧旖:「在都會裡,一個概念是觀念,我們講的他們要自我懂得,去保護自己的一個觀念,然後第二個自己透過一些資訊,他們要告知家人,我們要怎麼做。」

記者 梁雁:「社區裡隨處可見這種地圖,災害發生的時候要去哪裡避難,哪裡可以領到物資,上面都寫得很清楚。」

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里幹事 高碧卿:「除了辦公室準備完後,我們也會去跟我們周邊的一些,便利商店像大型的賣場,然後去跟他們溝通,就是說有訊息,就是當災害發生的時候,我們的居民可以去他們那邊,去拿這些物資。」

都市更新除了修繕硬體設備,最重要的概念,是要強化社區的避難空間,並建立居民基本的防災能力,期望災害發生時,能減少更多的傷害。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