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林口長庚思覺失調症特展 鼓勵病友開啟正向循環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19.09.16 12:09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廣受海內外好評的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提升許多人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認識,了解幫助病友接受治療、回歸社會的過程中,病患家屬、醫療人員、社工師各方的辛苦及困難,社會大眾的接納更是重要的一環。因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於本週二起至9月底,規劃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疾病的汙名化。

林口長庚精神部許世杰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為患者,因為「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可能導致幻覺、妄想等症狀;現今醫療發達,已有進步的藥物可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則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

但是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2017年的調查,仍有約五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對於患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會阻礙其社交生活。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不認識及汙名,常見情形如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病人、家屬蒙羞,甚至會阻礙就醫。

林口長庚精神部副部主任洪錦益醫師解釋,思覺失調症會讓患者脫離現實感,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正性症狀、負性症狀及混亂症狀。「正性症狀」是指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例如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他、覺得有人跟蹤注視著他、覺得有些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負性症狀」是指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變得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混亂症狀」是指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宜或無理由的舉止。

目前全台仍有約15萬名受到思覺失調症困擾的病友,持續與疾病奮戰,認真配合醫師治療,努力工作、積極地過好生活。許世杰指出,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種類很多,目前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可以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臨床上,醫師也多會搭配抗副作用藥物,多數患者可以免除、減輕副作用發生。

林口長庚精神部部主任黃玉書醫師表示,大眾對於疾病的理解越多,就能減少對疾病的誤解。因此在「思覺失調症特展」期間,精神部特別舉辦兩場醫師導讀活動,要帶領民眾正確認識疾病,理解病友會經歷的症狀,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用善意及包容開啟治療正循環。

為讓社會大眾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幫助患者拉近與社會的距離,「思覺失調症特展」,將自9月17日(二)起至9月30日(一),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大樓一樓大廳展出,其中9月24日上午9:30及9月27日上午9:30,特別安排精神科醫師親自導讀,帶大家深入了解思覺失調症,歡迎大家踴躍前往觀賞。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台大研究:「高齡爸爸」產子也有風險 小孩精神病發生早

暴力案新聞「汙名」發酵 精神醫:病人不想上門了

新聞照來源:林口長庚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