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秋天溫差大讓人渾身不舒服 用吃銀耳、喝蜂蜜擺脫天氣病

Heho健康網/盧映慈 2019.09.11 13:00

進入秋天,日夜溫差開始變大,白天非常熱,晚上卻覺得有點涼。在這個時候,如果能讓身體調整到恆溫的狀態,就能好好迎接接下來的冬天。

秋天溫差大,身體調整不過來

如果以西醫的角度來說,秋天溫差大會讓神經血管特別容易受到刺激,血管會頻繁的收縮、擴張,而神經也會在調節體溫的過程中受到刺激。

榮新診所疼痛科醫師梁恆彰就說,因為自律神經在氣溫高的時候,會讓交感神經會比較興奮,氣溫低的時候則是副交感神經比較興奮,透過流汗、身體顫抖發熱來回歸神經的平衡;但氣溫變化快速的話,會讓自律神經來不及調節,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這種變化除了秋天本身的氣溫就有差異之外,在冷氣房也是一個原因。因為人一整天待在冷氣房內,是恆溫的狀態,但外面的氣溫是一直在變化的,進進出出的時候,神經、血管就頻繁被刺激,一開始可能沒什麼感覺,久了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而中醫的角度,秋天本來就是應該「養生以便度過冬天」的時節,如果這時候身體調節體溫、穩定神經的能力變差,在冬天的時候,氣溫驟降,更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應該要早點儲存冬天需要消耗的能量。

溫差大會有的症狀

  • 頭痛
  • 疲倦
  • 噁心腹瀉
  • 筋骨痠痛
  • 手腳冰冷
  • 感冒
  • 過敏
  • 心血管問題
  • 中風

秋天溫差大怎麼保養?

中醫養生法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秋天容易「燥」,不過要「去燥」,並不是像夏天一樣吃一些清熱退火的食物,像是西瓜、冬瓜,因為秋天過後馬上要進入冬天,還是要儲存體內的熱氣、陽氣。需要養肺(包含呼吸系統跟皮膚系統),免得引起過敏、皮膚乾燥等問題。

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的陳忠淵、謝佳蓉2位醫師,也在醫訊中提到,雖然要「去燥養陰」需要水分,但單純飲水對補陰的效果很有限,還是要多吃一些富含黏液的食材,像是用白木耳、山藥跟蜂蜜做成甜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 白木耳(銀耳)
  • 山藥
  • 海帶
  • 秋葵
  • 蜂蜜

同時,秋天也建議不要吃冰涼的食物、喝冰的飲料,冰涼的食物喝到溫暖的體內,會消耗陽氣去平衡體溫,最好可以喝跟體溫差不多的涼開水或是溫開水,食物也最好是高於體溫的溫度。

西醫保養法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中興則認為,在秋天還是要特別注意頭頸部的保暖,因為這裡的血管豐富,又最容易吹風,很可能引起中風,最好可以戴帽子來保護頭部、頸部。

而且在秋天的時候,也要記得多喝水,因為氣溫沒有夏天這麼高,很容易忘記要補充水分,導致血管的血液黏稠度增加,所以最好要喝到2000cc以上的水。冷氣的溫度也不要調太低,增加溫差感,最好是攝氏27~28度,而且進出冷氣房的時候記得加一件外套,讓體表溫度不要快速下降,能配合體內真正的溫度慢慢調整。

參考資料

高醫醫訊:中醫談秋天養生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今天竟然立秋了!對付秋老虎飲食要這樣吃
過了三伏天 這個月最容易猝死 秋季補過頭更危險!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