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明憲(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江珮如
攝影/葉明憲、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常有人問我,這麼繁忙的醫師生活,你如何保養自已?
的確,醫師的生活狀態非常地快速且忙碌,三餐常不能準時食用,又得每時每刻都精神專注對待病患的狀況,腦中常要快速思考各種疾病的演變以及病患相關的生活狀態,工作時間很長。因此大部份的醫師有了疲勞只能儘快休息以求恢復體力,餓了隨手抓一些營養補充品填補飢餓感,一直到交班休息了,才可能真正放寬心情吃喝一頓,慰勞自已的身體一下,說要再去運動,真的是做不太到。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病人的身體活動和生活狀態,我們醫師的身體和生活可能比病人還要糟糕。然而每個人雖遇到不同的困境,但是如何面對,讓這種壓力和生活狀態,變成可承受的重,卻是個人修行有巧妙之處。我怎麼做的?
首先,我年過半百,已知天命。這輩子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心中所向,志之所趨,早已有所定。這是我自已”知已”的功夫。心中沒有亂我心神之事,形體上不妄自做勞。雖然醫療、研究、行政事務繁多,我保持的心態是不妄自干涉,不自做主張,依病患及同事的需求,提供適切的輔助,用句太極拳的話就是”知彼”之後的”捨已從人”。
在知已知彼的狀態下,捨已從人能夠最快發現病患疾病的”空門”,知道病人之所以會有此疾病,一定有其過度與不及之處,這也是太極拳所謂的”過與不及皆是病”的原則。例如身體過於虛寒,或是煩躁壓力的肝陽亢之證。在這幾十年的醫師生涯中,我們已非常熟悉用何種藥物,處方,針灸的穴道及傷科手法來對待病患的這種偏差之病。
對證調之,常能應手而癒。所以即使各種問題多,只要不是自已自做主張,強硬要這樣做,我就能以省力少費神的方式治療疾病。讓我的精神體力保留在少耗損的狀態,也因此可以多為一些病患服務。
其次在生活中,我用”緩慢的細心”去體會身體的細節,生活的狀態。我練習太極功數十載,祖師爺們的太極功傳承都是以相當緩慢的速度在打拳。常常有人在笑我們拳打得這麼慢能用嗎?太極拳拳經就講過”若詢大用緣何得,表里精粗無不至”。大用就是得到修道的成果。這就要身體及心靈上不管是表面,裏面,精細的神經,血管,細胞,粗的大條的肌肉,骨骼,每處的關節,每個地方都能用氣,用神通達之。
身體各個部位都要緩緩細細的活動它,體會它的狀態,感受身體內部與外在環境的聯結。平時走路常赤足”開地門,接地氣”。呼吸上”細、緩、勻、深”。身體姿態上保持”尾閭中正神貫頂”,讓自已身體左右肩部、髖部,膝部及足掌都互相的平衡,沒有偏頗之處。
動作上作到”形氣相合”,讓自已身體的氣帶動身體的運動。再來努力做到”神氣合一”,讓自已的神領著自已的氣,帶動身體的活動。因此在自已心神上能保持專注,所有的動作皆是神氣形合一的狀態。故能專心看病,同時亦能感知診間及針灸區的病患狀態,讓大家安全接受治療,平靜中恢復健康。
最後一定要分享的是練神之法,平時神要專注,要少費神。但是一定要常練神。道德經中就講”清淨為天下正”。練神之法就是清淨心。
隨時靜下來,不管是行住坐臥,都保持在光明的狀態中一段時間,讓自已清淨又光明,洗滌塵垢,減少欲望,以溫暖的心膚慰病人,以不緊繃的心處理事情,帶著油然而起的感恩心感謝美好的一切。如此生命雖不一定能長壽百歲,但一定能盡其天年。肢體不盡然能身輕如燕,穠纖合度,但也能靈活有趣,動作合宜。生活上不盡然事事如意,但能諸事圓滿。
如何實際練習養生,請見:數十載的太極精華 中醫師的補腎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