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小林村 士林官邸 流星雨

關節腫了又消可能是「積水」!膝蓋後面「膕窩」水腫馬上就醫

Heho健康網/盧映慈 2019.07.31 07:00

現在是暑假期間,不少小朋友或學生會出去跑跑跳跳,跌倒、撞傷也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撞到膝蓋腫起來,除非行走困難,大部分人也可能只是冰敷、按摩、擦藥,讓它自己慢慢消腫下去。不過如果明明已經消腫,卻又腫脹起來,那就要注意裡面可能軟組織的受傷,最好還是看復健科或骨科,才能真正治療病因。

關節一直腫起來,其實可能是積水啦!

在關節受傷後腫起來,大家可能都直覺是瘀青、瘀血,但如果稍微摸一下,可以發現摸到的不一定會是硬塊,而是有點像水腫那樣,按下去不會馬上彈起來,有點軟軟的感覺,這,就可能是「關節積水」。

雖然「關節積水」聽起來很可怕,其實積的水就是「關節液」。關節是連接2塊骨頭的地方,中間會有滑液囊,等於是一個裝著潤滑液的小袋子,讓骨頭在動作的時候不會摩擦受傷。所以其實關節每天都會有黃色、半透明的關節液生成,用過的關節液就會被身體自然吸收,但在關節受傷的時候,生成的速度會遠遠超過吸收的速度,就造成關節積水。

通常在急性受傷的當下,腫起來的時候會非常痛,但如果只處理腫脹的地方,沒有處理裡面受傷的地方,讓發炎的軟組織變成慢性發炎,關節就會反覆積水。這時不一定會感到疼痛,不過還是會因為一直腫脹導致行動困難,總覺得「卡卡」。

關節積水症狀

  • 膝蓋難以彎曲,無法蹲、跪,或是走路時感覺行動困難。
  • 看起來腫腫的,可能會有紅紅、熱熱的狀況,但不一定。
  • 特別的是,膝蓋後方的膝窩處也可能會腫起來,壓下去會覺得又酸又痛。

但明明已經去做檢查了,卻一直沒好?

不過一定會有人疑惑,自己在受傷之後也有去看醫生啊,不是說骨頭沒事嗎?為什麼還是一直反覆發炎、積水腫大呢?其實如果只有照X光,X光只能看到骨頭、或是鈣化結構的問題,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同時是台大醫院的影像醫學部主任張允中說,但如果要看到骨頭表面、軟組織像是肌腱、韌帶的受傷,超音波才能抓出骨骼肌肉微小的發炎問題。

過去大家都習慣用MRI(核磁共振)來診斷,或是利用關節內視鏡,但是這些手術價格都比較高,所以如果沒有明顯的不舒服或是受傷,多半不會做;但其實很多慢性疼痛、慢性發炎的問題是來自軟組織,而肌肉骨骼的超音波準確率其實很接近MRI,如果受傷後,一直持續疼痛、關節腫脹不會好,建議到復健科請醫師幫忙做超音波,找出真正的原因。

而做超音波還有好處,超音波同時也可以導引抽吸針,在檢查的同時就能把關節的積水吸出來,馬上讓關節恢復一定的活動能力,只要持續配合復健治療,就能回到健康的膝蓋狀態了。

不過要注意的是,退化性關節炎也會有關節積水的症狀,如果可以及早發現,讓關節退化不要惡化的這麼快,還可以保住活動的功能,否則可能就要走上置換人工關節的路了。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身體疼痛不一定要照MRI 15分鐘的超音波也可以準到90%
膝蓋傷可不是NBA球員才有 走路時「啪」一聲小心半月板已受傷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