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電影中的醫學:跟《變種軍團》主角一樣幻聽嗎?這是思覺失調症啦

Heho健康網/林以璿 2019.07.20 14:03

近日《X戰警》系列電影口碑撲街,在小螢幕的故事卻鋪陳得越來越精彩,影集《變種軍團》拍到了第三季,同樣是以漫威的變種人系列漫畫改編,延續了同一個時空宇宙的故事,對於X戰警熟悉的觀眾,肯定可以從中找到不少與X戰警相關的訊息。

這部影集的主角不是其他人,正是X戰警靈魂人物X教授的兒子大衛海勒,被送養的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分,卻常常可以聽到不存在的聲音,因此被醫生判定患有嚴重的思覺失調症。但其實,他的「幻聽」不全然是幻覺,而是繼承了X教授閱讀他人思維、記憶的能力,是個OMEGA級的變種人(也就是變種人裡頭最強大的等級)。

長大後的大衛在染上毒癮後,使原本的「症狀」變本加厲,在一次試圖自殺後住進了精神病院,這一住便是6年。在醫院裡他認識了一位女病患希德貝瑞特並成為男女朋友,一次接觸後他們倆竟然交換了身體,大衛海勒發現了自己的超能力,並在變種人團體的幫助下,開始學習掌控自己的超能力。

思覺失調症讓你聽見、看見不存在的事物

不過,現實世界中,如果一個人時常有幻聽、幻覺,很抱歉,這個人並不是X教授的兒子,更有可能是個「思覺失調症」病人。思覺失調症的發病率為1%,發病的年齡可以是非常年輕,可能在15歲到30歲間發病,男性比女性又更早些。

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藍祚鴻表示,思覺失調症症狀包括幻聽、妄想、社交退縮等,屬於腦部疾病,和身體其它部位的疾病一樣,是可以治療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廖尹鐸指出,疾病的初期,大腦認知功能已經開始退化,就像是一棟房子外觀看起來還好,但是內部管線可能已經變得紊亂,失去功用。

身邊的人有這些症狀 小心是疾病前期

與許多慢性病很像,思覺失調會有一些症狀前驅期,周圍熟悉患者的人會察覺到,患者一些生活上的習慣改變,可能是自我照顧能力變得不佳、不太整理外觀或是不太洗澡,對於人際相處變得不自在,甚至顯得疑心,足不出戶,沉浸在他人難以理解的陰謀論、宗教神鬼等事務中,且常感到難以解釋的身體不適。有時前驅期可以長達數月或數年,即使尚未急性發病,但患者生活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學生可能會常缺課、無法專注、學業退步,成人可能會變得孤僻、工作曠職、或是與職場上他人起衝突等。

當進入疾病急性期時,典型的症狀會包含:無法辨識現實,患者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妄想,例如被害妄想,覺得有人要陷害自己,覺得被監控,被政治迫害,甚至是顯著怪異的想法,覺得被植入晶片,被衛星定位,被下蠱,持續聽到聽覺幻覺抑或是看到視覺幻覺,患者常因為這些持續對話聲音或是責備的聽幻覺,感到情緒焦躁,或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等等。

即便症狀如此明顯,但因患者往往已經無法判斷事實或是幻覺,所以常無法察覺自己已經生病,會拒絕治療,把家人或是醫療提供的協助當作是被害症狀的一部分,有時會發怒且暴力相向。

前5年為黃金治療期 穩定治療降低超高復發機率

由於患者對疾病沒有病識感,醫療資料指出,一半以上的患者不願意持續治療,因此5年的疾病復發比率高達50%。思覺失調症的黃金治療期是出現症狀後的5年內,如果此時及早、持續治療,則能使大腦維持基本的運作與功能,降低復發風險。反之,如果任意斷藥,復發風險將是穩定治療者的5倍,更可能導致腦部不可逆的損傷惡化。

現代精神醫療的進步,其實有許多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協助病患對抗症狀。一些傳統藥物的刻板觀念,例如:認為吃精神病藥物會變鈍反應變慢,雙眼無神,嗜睡,或是會全身僵硬等副作用,已經在新的藥物上大幅減少,不再像以前會讓別人看出患者是處於服藥的狀態,引來另眼相待。

拒絕服藥者 也有長效針劑可治療

藍祚鴻表示,國內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除了大家熟悉的口服用藥,對於極度抗拒口服藥物或是不願意規律服藥的患者,也有長效針劑,施打頻率從2周、1個月到3個月不等。

口服藥物較符合一般人的治療經驗,接受度較高,但常有忘記吃藥的問題。長效針劑只是劑型不同,而無論是長效針劑或口服藥物,在發揮完作用後,就會隨日常代謝如上廁所、流汗時排出,並不用擔心對身體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廖尹鐸說,為了減少汙名化,醫療界以及公共衛生上其實這幾年有很多努力,包含把舊名「精神分裂症」改為更貼近疾病現象的「思覺失調症」,希望病名能帶有能夠調節的意涵在,舉辦許多公眾衛教活動、去汙名化活動,在醫療端成立病友支持團體等,這些都是希望在對抗疾病的漫漫長路上,有一些力量可以幫助病患與家屬一同前進,減少社會歧視,協助病患的復原之路,重新尋回自己應享有的人生道路。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電影中的醫學:《怪奇物語》小演員克服罕病一樣能夠飆演技

櫃姊莫名與顧客吵架遭解雇 原來是思覺失調症

怕吃思覺失調的藥會性格大變 醫師:只是找到自己優秀的另一面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

*圖片來自影集截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