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體質的人服用磺胺藥,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提高49倍。(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具抗菌和消炎功能的磺胺藥,普遍被用來當作抗生素或治療許多發炎性皮膚疾病,儘管是老藥,卻有其不可取代的功能,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約有5分之1的台灣人帶有基因型「HLA-B*13:01」,有這種特殊體質的人服用磺胺藥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9倍之高,臨床就有女大生治療嚴重青春痘才吃2個禮拜就爆肝,連換肝都來不及。
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今(9)日發表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與台灣藥物過敏聯盟分析過去近8年收治的嚴重藥物過敏的病人,發現60到70例都帶有這特殊基因型。
林口長庚皮膚部與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鍾文宏表示,磺胺藥不過敏沒事,一過敏就是大災難,臨床就有過兩例女大生因為治療頑固型痤瘡服用了磺胺藥物的嚴重病例,才吃了2個禮拜就爆肝,其中1人及時救回,另1人則連換肝都來不及就不治。
磺胺藥問世已經超過百年,目前仍是治療漢生病、泌尿道感染、嚴重青春痘的頑固型痤瘡等常用藥物,對這類特殊體質的人而言,臨床使用上有無法避免的風險。
林口長庚皮膚部醫師陳偉迪說,磺胺的藥物過敏有輕微到嚴重,輕微的藥物疹可以單純是局部搔癢的紅疹;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則包含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和藥物反應伴隨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與全身症狀,可能是全身紅疹水泡,到大範圍的皮膚破皮和黏膜潰瘍,還可能威脅到身體的五臟六腑,併發肝腎衰竭而導致死亡。
研究發現,約有5分之1的台灣人帶有這基因型「HLA-B*13:01」。陳偉迪說,若用到磺胺藥,其中約1到2%會發展成嚴重藥物過敏,而嚴重個案有1到4成恐死亡,而過去這無法預測的風險,現在已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事先避免。
陳偉迪提醒,藉由早期診斷和停止使用磺胺藥物,一般輕微的藥物過敏患者就可達到症狀改善。一旦用藥後1個月內若出現發燒、紅疹、臉部水腫或少尿等
藥物過敏反應,務必停止磺胺藥物的使用,立即就醫。
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強調,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18年7月國際著名皮膚學研究期刊「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接下來還將針對該基因是否與其他藥物過敏有關聯性,進一步研究釐清。
照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