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2019臺北藝穗節537場藝穗擂台秀

民生@報/ 2019.07.02 17:57

【文/陳小凌】邁入第十二屆的臺北藝穗節,以不審核、不設限、自由開放的態度,讓表演與生活緊密相連,年輕藝術家們爭相參與迸發大無畏的生猛創意能量,多達上百組新興表演藝術團隊於此萌芽,8月24日至9月8日期間,集結臺灣、香港、中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共131組表演團隊,將於臺北市各大場館、藝文空間、咖啡廳等生活場域演出。

 

▲ 2019臺北藝穗節宣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顯現臺北演出空間的多元性,今年在華山文創園區以「藝穗擂台秀」的形式展現氛圍。「擂台秀」7個團隊輪番上陣,「桐響爵士樂團」以吉他、低音提琴,將古典樂的優雅細緻融入爵士樂;「我們在此出發」以舞蹈展現素人表演者對藝術的熱情;「有我就有趣劇團」帶來雙人漫才 ,以大學指考為主題,回應當下時事;「江婕希」以舞蹈及身體作為表達的媒介,分享關於成長的小事 ;「青蟬穹」帶來新歌發表會;「雙雙製作」以白日夢為主題,結合舞蹈與音樂,帶來最幽默的演出;「King Cake紐奧良爵士樂團」帶來即興的爵士樂演出,讓現場參與者一起搖擺。一連串精彩表演,宣告2019臺北藝穗節即將開始。

 

「藝穗節最大的精神就是冒險」,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藝穗節是一個平台,透過這個平台讓很多年輕藝術家有機會被看到;並以不設限、自由的精神,在各式表演場地帶來多元精采演出,總會產生許多火花,讓看戲成為一場遊戲,讓演出與欣賞都潛藏許多趣味與冒險,增添更多的期待和色彩。另外,永真教育基金會連續十年持續支持臺北藝穗節,基金會代表吳智偉表示,藝穗節集結許多年輕創作者們,透過這個試驗的平台,培養創作者成長為優秀的藝術家,也藉此將藝術擴展深入大眾生活;也藉由藝術行銷台北,讓臺北在夏天成為一個藝術發光發熱的地方。

 

今年臺北藝穗節匯集多國藝術家參與,中國劇團「碉樓劇場&鄒曉勇戲劇工作室」帶來詩歌舞變奏三幕劇《木心.人曲》,這是中國第一部以木心先生生平創作的原創舞臺劇。結合各國女性藝術家的英國團隊「Jessica Andrews製作」作品《倒.留》以形體及當代影偶的形式呈現,以創作人自身面對喪親創傷的經歷出發集體編作。香港「蕭新泉」的《香港小確幸》,讓一位男住客與一位妓女為大家娓娓道來香港的當代社會。二度來台的日本劇團「H-TOA」帶來《moving》,以互動式演出與觀眾共享舞台,透過敘述自身經驗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和自己之間的距離。

 

2小時極限藝穗有6個團隊參與,將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帶來32場的精彩演出。香港藝術家「蘇子情」改編真人真事的文學經典作品,並以戲劇方式呈現的《流芳》;同樣來自香港劇人「蕭新泉」,自編自演之作品《香港小確幸》,反應當代香港劏房中的時代悲劇。

 

臺灣團隊方面,桃園在地表演藝術團體「流浪家跨領域實驗劇團」,透過《浮光掠影》帶觀眾以不同視角探討生活片刻。北市大學生共同編造的「城裡嬉戲」,帶來《怪異思維》,憑藉對對舞蹈、藝術的巨大熱情,希冀邀請所有參與者一起進入異於常人的思維,看見不一樣的臺北。成立於2016年的「遠聚離劇場」,今年將挑戰恐怖極限,在鬼月期間帶來《百鬼夜話》的演出,讓觀眾一起聽讀臺灣的妖怪金魅及椅仔姑。「安林老師專線」以幽默詼諧的表演方式,呈現臺灣最高民主素養《高雄敵是你》。以從無到有的過程為團隊宗旨的「N to E」(“Nothing to Everything”),以《來自遠方的歌聲》作為參演作品,透過真實的聲音傳達告別的感謝、祝福與感動。另外,由新鮮人組成的「GG CLUB」帶來作品《在月台上》,透過旅客等待列車途中的對話,窺探人生世代的生活哲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