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誼謙
攝影/林思源、陳誼謙、許燕萍提供
「曾經我覺得為什麼是我,現在我覺得:為什麼不是我?」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許燕萍的大兒子有自閉症,經過醫學專業治療、與師生溝通後,兒子順利從小學畢業,卻在中學被霸凌。身心煎熬的許燕萍最後選擇原諒校方,並積極投入「慈濟幸福校園計畫」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助學與關懷,並用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家長。
23年前,許燕萍開心地迎接新生兒,但兒子學習遲緩、走路常跌倒,甚至有自殘行為,會用頭撞地板、用身體撞客廳的玻璃門,唯一讓他安靜下來的只有會旋轉的物品。諸多徵兆,讓當醫師的二姑懷疑兒子有自閉症,經確診後,許燕萍與先生帶著兒子積極接受專業治療,兒子總算可乖乖坐在課堂上課,終於被幼兒園接納,脾氣變得溫和、過動減緩,也在7歲時踏入小學。
當接到兒子班主任來訊息:兒子吃橡皮擦、吃漿糊、不專心上課,當時已接觸慈濟的許燕萍把師長跟兒子的同學當作是兒子的貴人,替他做「公關」,如果師長處罰兒子,許燕萍也會向師長深深一鞠躬,感謝他幫忙教育,班上的同學也愛護兒子,兒子順利從小學畢業、進入中學。
只是,兒子第一週便當就被吃掉、零用錢被拿走,經常被欺負、圍攻,15歲那年被同學嚴重霸凌,許燕萍帶著兒子向警方備案、到醫院體檢,兒子開始到醫院進行心理治療。
由於許燕萍2007年就參加靜思語教學課程,把靜思語當成自己很重要的資糧。因此,當兒子被霸凌時,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幫助她轉念、度過最煎熬的時刻,許燕萍原諒校方,但希望學校能落實道德重整教育。
許燕萍感恩那段期間其他慈濟志工每晚排班到家中陪兒子畫畫、說故事、帶他到慈濟環保站,雖然兒子無法做太多事,但因溫馨的氣氛令他安心,因此喜歡到環保站。許燕萍的兒子後來轉到特殊教育學校,完成許多過去在學校一直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包含穿上童軍服、獲得獎牌,並在19歲順利畢業。
許燕萍持續用心投入「慈濟幸福校園計畫」,幫助弱勢家庭孩子助學補助、心理關懷,也舉辦人文教育講座包含反毒、反霸凌等議題。許燕萍也加入父母自助會,與同樣有自閉兒小孩的家長交流、經驗分享。許多家長、老師及同事都被許燕萍感動,參加慈濟會員、甚至加入慈濟志工。
許燕萍表示,之前也曾不甘願「為什麼是自己遇到」,覺得天快塌下來,直到跟著慈濟志工到殘智障中心看到許多整日只能躺著的小孩,而難過哭了。原來自己的孩子生活能自理、能自行搭公車,自己是很幸福的。許燕萍期許自己的生命不要只為了一個家庭,可以為社會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