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東海大學建築系再造四箴國中活力空間   景觀裝飾與實用性兼具

大成報/ 2019.06.25 06:50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東海大學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大肚山兒少青跨世代全人培力創能發展」,於6月22、23兩天,由該校建築系老師彭康建帶領「建築構造」課的修課學生48人,在四箴國中的校門口穿堂、體育場旁、司令台旁等角落空間,親手完成5件作品,景觀裝飾與實用性兼具。

這些作品包括「磚之行」,學生用紅磚砌成矮牆,兼具休憩與景觀功能;在校門口兩側川堂的「轉轉」,學生創作可旋轉的木造椅,將單調的空間改造成有利於學生互動的溫暖角落;此外,為改善體育場周遭動線,學生還打造了一個木造平台,創造更安全的空間機能。

東海透露,這次的角落空間改善方案,是因「對環境的省思」所構思,引導學生去發覺那些凌亂、單調甚至危險的角落,並用「修復」概念介入。由大學生走入四箴國中校園,花時間去觀察、訪談、記錄、討論,找出問題、提出構想,再反覆辯證,與學校溝通,並研發工法、選擇材料與估價,然後親手完成作品。

而這個過程是跨領域的學習,學生要學習環境影響、了解國中教育環境、學生行為及校園管理等議題。

四箴國中校長顏慧萍非常肯定這次服務成果。她表示,東海學生經由在老師的指導,花了很多時間在校園觀察空間使用狀況,以及師生的活動樣態後,小組團隊開始構思設計圖;當學生提案簡報時,看到他們搬出精心製作的模型,闡述著對空間設計的理念,還要配合校方的意見去修正設計,真的很不容易。

她強調,東海大學在大肚山上的亨德精神,又一次在四箴國中彰顯。

至於這個結合專業課程的服務方案,不僅活化了四箴國中的校園空間;對東海建築系學生而言,也是一次難得服務社區、驗證知識的學習機會。

彭康健表示,我們要改變大環境很難,但若從角落做起、從小地方著手,很多的小地方加起來就是大面積了。並且透過同學們親手完成,不僅學習團隊精神以及與使用者溝通,也強化了學生實踐與參與的能力。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