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白雁專欄】夏至血壓控制是關鍵 練氣功唱歌效果太奇妙

匯流新聞網/白雁 2019.06.20 12:10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二十四節氣迎來了夏至,代表進入全年最濕熱的期間,此時暑氣挾著濕氣而來,濕熱之邪盛行,容易醞釀心火。因為五臟當中,心具有火的特性,又被中醫稱為陽臟或火臟。所以夏季是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因此,要注意保養好我們的心氣。

▲圖為白雁老師

暑、濕、熱相蒸,心火旺、血壓容易大飆升

夏至後暑、濕、熱相蒸,容易導致心火旺,這些火毒沒有排出去就會堆積在臟腑中,阻礙五臟的氣血運行,傷害人體健康。

中醫指出,夏季屬火,火氣又通於心。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的火氣特別大,心中好像燒著一團無名火,讓人情緒暴躁易怒,想要發脾氣,這不僅是心火過旺了,也會增加心的負擔。尤其近年來夏季氣溫屢創新高,溫度常常大飆升,對有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是一大考驗。

不過,只要人能順應節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把握每年這段特殊的契機,做節氣養生,進行自我的身體調整,不但人體素質能得到提升,面對外在的變化,個人的調節能力也會愈來愈強!例如有人會開始做三伏貼,想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這正是古人留下來的順應天地自然,充滿智慧的養生之道。當然,這時的養生方法不只有三伏貼,還有其他在日常生活中,很輕易就可以做到的養生、養身。下面大家就跟著我一起做吧,相信每個人都能做到。

▲圖為白雁老師

1. 歡唱卡啦OK,高歌一曲排情緒毒

夏至是唱卡拉OK最好的時候,如果平常不愛唱,夏至一定要安排去唱!此時高歌一曲,是一種非常好的走心氣的方式。我們都有心氣不足的時候,心中都會有情緒鬱悶的時候,一年下來已累積了不少的情緒毒。

而我們不可能一天到晚發脾氣,這樣很傷肝,所以我建議,去唱唱歌吧!另外,也可以到空曠的地方大叫,跟高歌一曲是一樣的,對抒發心氣、排解情緒鬱悶有很大的幫助。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白雁氣功的人,會在夏天練「密音震動」的原因,因為練這個功法時,會發「哈」字,這個發音就是對心氣最好的抒發。同時透過肢體的舒展,不但能調整到臟腑,無形中內心的鬱悶、積累的壓力等壞情緒得以排解,整個就神清氣爽的了!

▲圖為白雁老師

2. 每天花3分鐘慢動出汗,助血管正常舒張

現在的盛夏,氣溫動不動就飆到35度!讓人一秒都不想多待室外,只想躲在冷氣房,尤其上班族通常都要一天到晚在室內辦公。代表一天時間該出汗的時間都沒出汗,該排毒時沒排毒。

節氣走到夏至,陽氣蒸騰在表,這時腠理和毛細孔大開放,新陳代謝正好。我們應該順應人體陽氣走向體表的趨勢,出幾場汗,盡情地把濁氣排出體外。如果該宣泄的時候不宣泄,使血管沒有得到正常的舒張,彈性沒有得到正常的發揮,對心血管是比較大的損傷。

所以不管怎麼忙,在這種天熱陽氣正旺、新陳代謝很好的節氣時刻,你一定要在上班跟下班之前,讓自己認真流流汗。

▲圖為彥寬老師練「降心氣」

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我建議,選擇早上或傍晚的6~7點,花3分鐘時間練「降心氣」法,持續輕柔的動作,能有效提升體內溫度,汗水顆粒雖小,卻像蒸氣一樣遍佈全身,達到出汗排熱氣的效果,也增強了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每天花點時間慢運動(天熱不適合大流汗的劇烈運動),透過微微排汗,提升代謝,把體內暑熱氣排出來。而且調節了血液循環,還能對心臟的微細血管和經絡發揮保護作用,堅持練功,身體就會自然達到平衡調節的作用。

提醒各位,不要在太陽最烈、陽氣最盛的午時(中午11點~1點)練功。如果喜愛戶外運動的人,可以在脖子上掛一條毛巾,毛巾除了擋太陽,還可以把汗吸掉,能預防中暑現象。

▲圖為白雁老師

3.吃點小辣,幫助心氣抒發

如果感覺情緒特別比較低落的人,睡眠有點不穩,夏天可以吃點小辣,幫助心氣抒發。很多人覺得夏天吃辣,很怕會上火。

其實在大熱天適當的吃點小辣,反而可以幫助散熱,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裡就有提到「辛主發散」,也就是說辣味食物有助於將體內的熱氣消散,以免濕熱內積,心氣不抒,人心也煩躁。尤其每天待在冷氣房的人,最適合吃點辣能幫助血管舒張,對散熱除濕不無幫助。

以上三個簡單的夏至養生法分享給大家,這是我教學多年累積的經驗,希望對各位有幫助,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度過一個美好的夏日時光。

特別提醒:生病一定要看醫生,並遵循醫生指示治療。而氣功運動,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可以用來輔助調理身體。

※「降心氣」小功法

※白雁氣功用簡單易學的方法,讓民眾學習自我保健養生的步驟。
欲了解詳情請前往:http://www.e-qi.org 或 撥打:02-25711222

照片來源:白雁氣功提供、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三招補陽氣,疲倦乏力都有效

體虛有火又有濕,發炎體質愛長息肉腫瘤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