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腸道細菌與自閉症行為有關!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將自閉症患者的腸道菌叢移植到老鼠身上後,老鼠出現類似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行為。加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Sarkis Mazmanian強調,腸道菌群能促使老鼠的自閉症行為,但不代表會引起自閉症,需進一步研究來探究腸道細菌對人類的影響。
自閉症患者 腸道微生物群特殊
根據《MedicalxPress》報導,每160名兒童約1名被診斷有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常有重複性行為和社交障礙等各種症狀,目前自閉症原因不明,因此沒有標準療法。
居住在人體的微生物群被稱為人體微生物叢(human microbiota),這些微生物的基因總稱為微生物群相(Microbiota)。這些微生物與人體共生,人體提供舒適又營養的環境,微生物幫助人體消化,影響新陳代謝,甚至幫助教育免疫系統。
研究人員Gil Sharon指出,過去研究顯示,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與正常人的腸道菌群不同,然而並不清楚是因為自閉症本身造成此現象,還是該情況會引起自閉症。
移植自閉症患者微生物 老鼠也耍自閉
為了研究微生物群在老鼠的自閉症行為中的作用,研究團隊將自閉症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群,透過糞便移植的方式,放入一種在無菌環境成長的老鼠體內,這些老鼠腸道內在實驗前都沒有微生物。
研究顯示,老鼠出現類似自閉症類群障礙,與其他老鼠互動減少,叫聲頻率也減低,甚至出現重複性行為。
老鼠大腦基因表現改變 兩代謝物量降低
研究更發現,被移植自閉症患者微生物群的老鼠,其大腦基因表現模式改變,且兩種大腦的代謝物5-氨基戊酸(5-aminovaleric acid, 5AV)和牛磺酸(taurine)濃度較低,它們都與腦內神經傳導的受體有關。
研究團隊進而使用作為自閉症模型的BTBR老鼠進行研究,給予5-氨基戊酸和牛磺酸治療後,自閉症老鼠的症狀確實減少。
人類比老鼠複雜 人體實驗再評估
研究人員Gil Sharon告訴《衛報》,雖然未來仍會進行人體試驗,測試特定細菌是否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但仍有許多問題須解決,近期不太可能實驗。Sarkis Mazmanian則坦承,「我們不想給父母和患者虛假的期望。人類遠比老鼠的情況複雜許多。」
澳洲梅鐸大學健康事務副校長Jeremy Nicholson評論指出,治療效果可能來自微生物分泌的物質,然而人類的微生物群相因人而異,可能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治療方式,「就如同益生菌不是每個都有效。」
參考資料:
1. Gut bacteria influence autism-like behaviors in mice.
2. Autism symptoms replicated in mice after faecal transplants.
【延伸閱讀】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懷孕與使用生物製劑可兩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5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