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端午吃粽不變重 北港媽祖醫院推健康五穀粽

台灣好新聞/地方中心/地方報導 2019.06.07 06:50

地方中心/地方報導

雲林縣北港鎮劉厝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碧聰為感念媽祖醫院守護鄉親健康,特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吳錦銘在端午節前夕帶領婆婆媽媽志工包製500個五穀粽,贈送給到醫院看診的鄉親,院長吳錫金及副院長林榮生亦送上溫馨的關懷問候搭配令人垂涎的粽子,大廳粽香四溢,阿公、阿嬤們接過五穀粽直呼「呷健康、尚重要,感恩唷」。


臨床營養科陳怡萍營養師指出,市售粽子種類琳瑯滿目,甜的、鹹的、葷的、素的,豐富內餡應有盡有,而傳統粽子大都為糯米且高鈉、高油、高膽固醇且低纖維,較容易影響血糖,多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院方特與蔡理事長選擇以五穀米取代,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延緩血糖上升;惟五穀米含有高磷、高鉀,對於腎臟病患者來說較不適宜。


劉厝社區蔡碧聰理事長表示,五穀粽主料有糙米、燕麥、蕎麥、薏仁、小米,將所有的五穀洗淨浸泡一夜備用;配料有竹筍、熟花生、香菇泡軟切丁、蝦米爆香、少許三層肉;香料有蔥酥、五香粉、胡椒粉一起油鍋炒餡料,即可開始包製;再放進蒸籠蒸熟透,入味即可拿起晾乾。吃完粽子先來碗古早味的高麗菜乾排骨湯後,再略攝取水果或喝杯茶可以幫助消化與解膩,健康無負擔。


營養師陳怡萍也說,一粒粽子主食類份量相當於一碗飯量甚至更多,建議一次食用最好不要超過2顆,可口的粽子較缺乏蔬菜及水果類,可添加蔬菜入粽,如洋蔥、香菇、竹筍、紅蘿蔔等食材,以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促進腸胃蠕動;餐後食用適量水果,例如木瓜、奇異果、鳳梨等,其含水果酵素可促進蛋白質分解,以幫助消化。而食用粽子時,常使用番茄醬、甜辣醬、醬油等醬料,內含高鈉、高糖、高油,建議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少用沾醬添加味。如此掌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的三低、一高飲食原則,並注意份量均衡攝取,便可以吃出健康的端午佳節。


院長吳錫金呼籲,鄉親若想在端午連假吃粽不變重,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健康吃粽掌握4大原則:慎選食材低油低鹽高纖少糖、少用沾醬原味粽鈉糖不過量、飲食六大類食物均衡吃、多到戶外運動維持健康體位。因此適量少吃細嚼慢嚥,搭配纖維膳食,才能確保吃粽不變重。



劉厝里社區發展協會包製500個五穀粽,贈送給媽祖醫院看診的鄉親,院長吳錫金等人送上溫馨的關懷,祝福大家端午佳節愉快。(記者陳昭宗拍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