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白雁專欄】端午百毒日 今天去濕最好做這件事

匯流新聞網/白雁 2019.06.04 11:35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你對端午的印象一向是吃粽子、划龍舟、佩戴香包、懸掛艾草昌蒲、喝雄黃酒、正午立蛋、屈原等。其實,這天更是排毒和調整體質的最佳時刻,所以被稱為最強排毒日。

端午,天地之氣相交,陰陽大轉換,是天地人最重要的轉捩點。這時陽氣最盛,如果在日常中做些養生保健,對身體水液代謝、排濁、免疫力提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體質偏濕熱的人,最好借助極陽時刻好好調養。

▲圖為白雁老師

端午對濕熱體質影響最大

進入端午,代表濕熱毒邪最盛,各種蚊蟲蒼蠅孳生、各種疾病紛紛出籠,所以古人稱端午這天為「百毒日」,而整個農曆五月則為「百毒月」。這段時間,濕熱毒邪猖狂,加上台灣氣候濕氣本來就重,這時人體很容易被濕熱兩種邪氣入侵,如果又習慣吹冷氣、喝冷飲來降溫消暑,更會加速濕熱積存在體內,對濕熱體質的人影響非常大。

濕熱體質的人除了身體容易長疣、長肉結之外,還會常常口舌生瘡、喉嚨紅腫、聲音沙啞;因為伴隨著血液代謝循環不好,所以就會有眼屎、耳屎、鼻涕特別多、喉嚨的痰特別多,出了汗特別黏、汗臭味、口臭也比較重。

由於這種內熱不是實火、是虛火,所以不能做瀉火的事,也不能吃補品,因為虛不受補,一旦補了就會上火。其實有些方法可以自己在家做,就可以自我調養,保養又不會有副作用。

▲圖為白雁老師與彥寬老師

① 風火輪顫掌排濁袪濕熱

這種濕熱體質,利用陽氣極盛時,做夏練三伏(在天氣酷熱時做些適合自身的鍛練調整體質)的鍛練是最適合的,尤其氣功的微微流汗,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濕熱濁氣,調整體質改善免疫力。

在此教一招「風火輪顫掌」是最簡便有效的方式,借助顫掌之力平衡五臟陰陽,加上此時陽氣與人的代謝都旺盛,身體排濁趨濕熱能力會特別強!你會明顯有感疲勞緩解,整體身體素質提升,整個人變得輕鬆、清爽,感覺身體被大掃除了一番。

建議,早上卯時5~7時運動,此時是天門地戶開的時間點。天門對應肺經,正是呼吸系統開始活躍、排毒的時候,這時陽氣升騰,到戶外有陽光的地方活動筋骨,對身體保健的效果最好。此時練習氣功,身體會不自覺地打出大口大口的哈欠,這時候的哈欠從臟腑深處排出,排濁效果可以達到百倍。

▲圖為白雁老師與彥寬老師

② 進出冷氣房你喝錯水了嗎?

體質濕熱的人,借助端午陽氣極盛,促進水液代謝會更有效!如果你常進出冷氣房,可以透過喝水的技巧保持循環代謝正常。也就是進冷氣房時要喝熱水,出冷氣房時要喝常溫水,為什麼呢?

當我們在外走動,從外面熱的環境,進到冷的地方,身體表層會先立刻降溫,但是身體裡面的臟腑還是熱的,所以這時要喝熱水,這樣才能跟臟腑溫度做個調和,跟體內溫度吻合。不會因為突然收縮毛細孔,同時又要幫體內臟腑加溫,而讓內臟突然產生一種痙攣。

那出冷氣房為什麼喝常溫水?當在冷氣房待一段時間了,這時身體從外到內都已降溫,這時要走出冷氣房,就必須喝常溫水,使體內溫度上升,這樣才能跟室外溫度做個平衡。

③ 睡前翹腳加速代謝排毒

還有一招也很好用,就是睡覺前抬腳,躺在床上把腳九十度直立在牆上。如果沒辦法把腳完全直立在牆上,可以把幾個枕頭疊起,然後腳搭在上面,這樣目的是讓膝關節高於髖關節,接著腳可以做一些畫圓的動作,讓囤積腳底下的那些水液可以回流。

抬完腳後再喝一杯水,可以引發膀胱排尿反應,就會把這些回流的水排出去。睡前做完這個,睡覺不會腰痛,也不會多夢;很多人會多夢,其實就是因為腰痠背痛,再加上膀胱有尿意。

▲圖為白雁老師與彥寬老師

④ 夜臥早起養護陽氣

端午節的到來,也代表要進入夏天了,人的身體也要跟著陽氣升發走,這時睡眠作息要調整為夜臥早起,就是要睡得晚起得早。黃帝內經說,夏天要無厭於日,也就是不要討厭太陽,過分躲避太陽。中醫的看法是多曬太陽,少吹冷氣,出出汗「使氣得泄」,人體氣機才得以充分開泄。

另外,對有濕熱體質的人,睡眠時間還是要很足夠,雖然早起,但我建議,中午可以補個眠。晚上最晚也不要超過11點睡,子午覺是培補正氣和陽氣的最佳時間。

特別提醒:生病一定要看醫生,並遵循醫生指示治療。而氣功運動,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可以用來輔助調理身體。

※「風火輪顫掌」小功法

※白雁氣功用簡單易學的方法,讓民眾學習自我保健養生的步驟。
欲了解詳情請前往:http://www.e-qi.org 或 撥打:02-25711222

照片來源:白雁氣功提供、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濕氣重眼袋大 練氣功除濕看這招

40歲代謝慢2%,快來內練一口氣提臉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