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小二男童懼尿床不去夏令營 醫師呼籲「623原則」須就醫

Heho健康網/林以璿 2019.05.28 16:48

「媽媽,我又尿床了……」這肯定是讓所有家長都相當頭痛的一句話,而且長期尿床對於小孩本身也是嚴重的心理打擊。曾有一名小二的男童尿濕了8件褲子被媽媽責罵,從此總是怕尿床而睡不好,或是常把自己尿濕的褲子藏起來。最近學校舉行夏令營,男童擔心尿床被同學發現,不但不敢參加,連通知單都不敢帶回家。

尿床又稱為夜間遺尿症,也就是在睡眠期間膀胱發生無意識排尿。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指出,台灣的盛行率與世界平均相當,大約有5-10%的學齡兒童受到影響,男生尿床比例較高,大約是女生的1.5-2倍。

尿床主要有3種原因 符合「623原則」須就醫

國內家長對於尿床的概念仍然停留在「自己會好、無需治療」的錯誤觀念,楊緒棣表示,如果孩子符合「623原則」,就需要及早到兒童泌尿科或兒童腎臟科就診檢查。「623原則」指的是孩子已經6歲以上,每月仍然夜間尿床2次(或以上),夜間尿床症狀長達3個月(或以上)。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泌尿科主任王大民表示,85%以上5歲兒童可以控制自己的夜間排尿。而臨床上造成夜間尿床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3類,各佔了30%,包括「大腦覺醒中樞異常」,一般成人夜晚膀胱漲尿時,會刺激大腦讓人產生尿意而排尿,如果大腦中樞還沒發育成熟,感覺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樞會自行決定排尿,形成尿床。

第二種是膀胱發育不成熟或是膀胱過度活動,導致膀胱異常收縮;第三種則是「夜間多尿症」,睡眠時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過多。

行為治療無效後 可使用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

依據國內小兒夜間遺尿症專家建議的治療流程,透過完整治療尿床治癒率可達9成。醫師會先進行行為治療,像是導正孩童不恰當的喝水習慣及培養規律性解尿習慣,並規範孩童於睡前2小時少喝水。

倘若這些的治療方式無法有效改善尿床症狀時,依據國際間的臨床指引以及我國專家共識建議,第一線推薦治療藥物是睡前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許多研究證實抗利尿激素類藥物能有效改善尿床的症狀,藉由抗利尿激素類似物的作用,減少夜間的尿液製造,降低孩童尿床的發生機會。

王大民指出,目前台灣有2款口服抗利尿激素類藥物已經證實適合給孩子服用,家長只要記得按時提醒服藥,並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唯一的例外是吃了藥之後還大量喝水,因為藥會讓水分留在體內,如果體內有太多的水,電解質失衡會導致頭痛,」不過王大民表示這屬於非常極端的案例,而且是在孩子喝了非常多水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一般家長並不需要擔心。

尿床可治癒 勿輕忽寶貝的健康

尿床確實是一個困擾的問題,但透過專業治療介入,多數尿床可以治癒。楊緒棣理及王大民呼籲家長,尿床不是小孩的錯,若家中寶貝在小學就學前仍有尿床的困擾,應積極就醫,及早至正確的科別治療,找出病因、根治尿床,別因尿床斥責孩子或不耐煩,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進而影響學習。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小孩尿床怎麼辦?中醫治療分3種 加上雷射針灸效果更好

3成兒童會打呼 小心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智商跟長相!

尿液無色、沒氣味、量又多,竟然可能是這種病!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