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補身生飲鹿、鱉血,結果導致敗血性休克。(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亂補身補出大事!台中一名66歲男子與友人餐敘時,一口喝下生鹿血及生鱉血,以為能夠強身健體、補腎壯陽,沒想到回家之後卻出現發燒、嗜睡、畏寒等症狀,眼見症狀持續2天都沒改善,這才緊急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敗血性休克,所幸住院治療一周後康復。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虹志表示,儘管敗血症在臨床上並不算罕見,但該名男子既無糖尿病也沒有其他慢性病,菌尿狀況很輕微,肺部、皮膚均無明顯感染跡象,加上近半年內無旅遊史,就醫時卻已呈現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十分不尋常。
一開始,男子經注射廣效抗生素治療2天,血壓狀況仍不穩定,直到住院2天後血液培養報告顯示為抗藥性的大腸桿菌,進一步調整後線抗生素後,敗血性休克情形才逐漸改善。
陳虹志說,一問家人才知道,原來男子平時就有吃動物性補品的習慣,日前聚餐時,更喝下30cc的生鹿血及鱉血,其他同行友人飲用生鱉、鹿血加高梁後也出現類似症狀,所幸其他人在家休養後並無大礙,唯獨他出現嚴重併發症,甚至險些喪命。
陳虹志強調,鱉魚若是民間養殖,養殖業者使用抗生素的目的原是治療及預防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不過,若使用過當就會造成抗藥細菌產生;就算吃的是野生的鱉魚,台大2008年針對台灣河川水中殘留藥物的實驗也證明,河川水中充斥著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慢性病用藥,一樣有可能造成抗藥性細菌感染,更何況鱉還有水蛭等寄生蟲卵存在的可能。
醫師提醒,大腸桿菌是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大部分不會致病,但當大腸桿菌離開腸道,常見入侵泌尿道引發尿路感染,該名男子即有可能是生鱉血經由口腔、食道、胃壁黏膜吸收後造成菌血症。
陳虹志表示,民眾應盡量少吃來路不明的生食,大腸桿菌在70度以上高溫即可被消滅,建議將蔬菜、肉類煮熟後再食用,處理食材時,生肉和熟食的砧板、刀子也應分開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