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魏昌國﹝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
圖片/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早年大脖子(甲狀腺結節)是十分常見的疾病,患者的脖子往往大得像一顆球,還有人敷草藥、吃偏方希望能消腫,都沒有效果。如今醫療進步,這種情況已不常見,但還是有人拖到呼吸困難、走路會喘才到醫院就診。
39歲的李老師,聲音就如同她的第二生命一般。當她發現自己的脖子上有異常的腫塊,到醫院照超音波檢查後,得知左右兩側的甲狀腺各有約兩公分大的良性甲狀腺結節,經過兩個月的觀察,發現腫瘤成長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已開始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因此建議開刀切除。術後第一天李老師就可以正常講話,不到一個星期已能唱歌,而且不需長期服藥,讓她如同取下頸上的蝴蝶結,得以自在享受熱愛的教學與生活。
甲狀腺負責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它的形狀就像一隻蝴蝶,從前方緊貼著氣管,分為左右兩葉,中間連結部稱為峽部。正常人甲狀腺約十五到二十公克重,長度四到五公分,寬三公分,厚約二公分。全部人口中約百分之4至5有甲狀腺結節(大脖子)的問題,平均約二十幾個人就有一個。
一般結節成長速度不快,不會對患者生活造成影響,但有時結節中的小血管破裂,會導致結節快速生長,此時便需開刀治療。由於脖子體積不大,因此甲狀腺結節只要稍微長大就會讓人感覺吞嚥困難,尤其像李老師常需要講話,會比較有受壓迫的感覺。
目前甲狀腺結節多數靠超音波診斷,醫師可以在門診的超音波檢查中觀察甲狀腺內部有無鈣化點、和周遭組織間的界線,與其中內容物的變化,來判斷其可能為良性或惡性,若懷疑是惡性時,可用細針抽取腫瘤細胞,進行細胞學檢查,確認其為良性或惡性,再進一步建議病人是否需開刀。
依據醫學文獻,甲狀腺患者開刀約有0.5%至1.0%會傷到聲帶的神經,尤其是惡性腫瘤或腫瘤較貼近神經,因此開刀時還需考慮腫瘤生長的位置,先找出神經,再將甲狀腺切除,以避免傷及神經,影響日後說話的功能。